圖:廠商會認為,國家的繁榮與強大,始終是香港穩定與發展的「壓艙石」與「定海神針」。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進程中,眾多港商敢為人先,帶着資金和技術投資內地,既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貢獻者,也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展望未來,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指出,中央已啟動「十五五」規劃的前期研究,香港應積極以「持份者」身份參與其中,爭取在國家未來藍圖中發揮更大作用。工商界也應密切關注政策導向,挖掘潛在商機,為自身開拓新局面。
以港所長 服務國家所需
盧金榮強調,在國家發展進程中,香港從來不是旁觀者,而是全程參與者、堅定貢獻者,也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他強調,香港的每一步穩定與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強大支持。他形容,國家的繁榮與強大,始終是香港穩定與發展的「壓艙石」與「定海神針」。面對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政經環境與區域競爭,香港唯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擁抱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新時代大潮中找準定位,實現「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並拓展自身發展空間。
他指出,香港工商界應持續發揮「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獨特優勢,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引導國際資金「引進來」,促進雙向循環,讓香港真正成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核心樞紐。
出入口商會:助中國產品銷全球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秘書長李志峰表示,改革開放初期,在外資猶豫觀望之際,許多愛國愛港商人敢為人先,帶頭投資內地。例如1980年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公司,以及1983年開業的第一家五星級賓館──白天鵝賓館,他們都為國家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望未來,李志峰指出,中國近年來在多個新興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械人、消費電子(如近期推出的AI眼鏡)等方面,不僅展現出領先的生產力,在應用場景方面也優於許多海外國家。他認為,這與「十四五」規劃的推動密切相關。目前中央正研究「十五五」規劃,預計將重點支持中國品牌企業走向國際化。
李志峰分析,中國的法律和金融體系具有自身特色,企業若直接走向海外仍面臨一定挑戰。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分工:深圳負責研發,其他城市負責生產,香港則專注國際化和銷售。加之香港具備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融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香港未來的定位,應是把中國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推向全球,將國際化做到極致,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超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