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貨櫃碼頭是區內重要的中轉樞紐港。
【大公報訊】香港營商環境優勝之處,在於坐擁世界級基建設施,除了香港國際機場外,香港也是區內重要的中轉樞紐港,港口的競爭優勢在於自由港、清關快、高效率和國際連繫強,尤其善於處理高價值和運送時間緊迫的貨物,正好與區內其他港口優勢互補,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以至華南地區的製造業、進出口貿易等提供高效服務。
截至今年7月底,在香港船舶註冊處的註冊船舶達2300多艘,總噸位約1.28億噸,以總噸位計位列全球第四大,排在利比里亞、巴拿馬和馬紹爾群島之後。去年香港在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連續第五年排名全球第四位,反映港口、海運服務、整體營商環境等綜合實力優厚。
近年,特區政府致力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業的發展,自2020年起推出一系列稅務優惠,包括為船舶租賃提供免稅,為船舶租賃管理、海事保險、船舶代理、船舶管理和船舶經紀提供半稅。以船舶租賃為例子,相關企業的數目由2020/2021年度的11間,倍增至2022/2023年度的46間。
海運服務業享譽國際
憑着特區政府和業界多年來的努力,香港海運服務業成為國際間的「金漆招牌」,舉例而言: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中,有三間總部設於香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於2020年將香港列為全球四個指定海事仲裁地之一;國際保障及彌償組織的12個成員協會當中,有11個在香港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