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he Henderson樓高36層,設計前衛,靈感源自象徵香港的洋紫荊花蕾。
從金鐘天橋走向遮打花園,抬頭望見中環超甲級商廈The Henderson流線型的玻璃幕牆上竟開了一道「洞口」,銀灰色的吊臂隱身其中。對路人而言,這或是香港又一「不解之謎」,但對全球拍賣行龍頭佳士得而言,這條專為藝術品開闢的秘密通道,正是其決定留在香港的關鍵。\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文) 林良堅(圖)
「佳士得最關心的其實是大廈的電梯。」作為The Henderson首個重要租戶,佳士得在大廈尚未落成之際便決定進駐,共租用4層樓面合共約5萬方呎。然而,促成雙方合作的契機並非租金或地段等條件,而是這個神秘「洞口」。
恒基地產(00012)品牌主管陳詠蓓解釋稱,藝術拍賣經常涉及龐大笨重的藝術品運輸,電梯容量與承載力便成為了一道難題。當時,The Henderson設計已大致定案,但恒地仍然當機立斷道:「我哋不如改個設計,幫你哋在大廈側面開個窿,再裝一隻吊臂。」最終,一隻可承重一噸的吊臂被納入設計,亦推動佳士得拍板簽約。
增強亞洲藝術拍賣中心地位
陳詠蓓透露,佳士得曾一度考慮將亞太區總部由香港遷往新加坡,而這一選擇將左右兩座競爭的城市,誰能奪得亞洲藝術拍賣中心的寶座?「The Henderson幫助香港留住了佳士得,亦增強外界對香港的信心。」
彼時,香港被疫情的陰霾所籠罩,商業樓宇市場急轉直下,遠程及混合辦公模式成為潮流,中環的金漆招牌亦黯然失色。而對於佳士得而言,此前多年的春秋兩季拍賣周需租借會展中心場地,業務受制於時間及場館。佳士得亞太區總裁龐智鋒(Francis Belin)曾表示,入駐The Henderson可令拍賣行隨着市場的變化和機會,在全年任何時刻舉辦拍賣與活動。而在這花蕾般的新地點,佳士得很快呈獻了莫奈(Claude Monet)125年前的巨作《睡蓮》。
知名企業入駐 提振商廈市場
佳士得的落戶僅是故事的序幕。背負「天價地王」光環的The Henderson,在市場低迷中依然錄得超過八成出租率。公開信息披露,美國對沖基金公司Point72今年2月租用物業27至30樓,合共樓面約5.5萬方呎,呎租約120元,被視為近一年區內超甲廈最大手租務成交之一;該公司8月再下一城,加租兩個單位,面積共7000方呎。另外,鐘錶製造商愛彼、私募巨頭凱雷及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局等多家租戶皆選擇進駐,據悉最高呎租達約130元。
在當前的香港商業地產市場,這份租戶名單無疑是強心劑。高力香港企業客戶服務部主管顏慧萍分析指,The Henderson的租賃表現反映市場對新興、高品質辦公樓的需求。
顏慧萍續指,市場憂慮情緒消退,香港IPO及融資活動暢旺等因素利好新租戶落戶香港;預期中環商廈租金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率先錄得升幅,成為帶動全港市場復甦的領頭區域,而其他地段或需多等待6至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