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中右邊玻璃罩內的「海綿鈦」,可應用於廣泛的領域。\大公報特約記者陳鴻博攝
「從殲-35戰鬥機到蘋果手機邊框,都流淌着它的基因。」寶鈦華神鈦業總經理王俊博指着其身後巨大的玻璃罩中表面疏鬆的黑色金屬塊,打開了「海綿鈦」貢獻製造強國的產業密碼。他說,海綿鈦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過去主要服務於航空航天、軍工等高精尖領域,用於製造飛機的葉片、起落架等關鍵部件,現如今也逐漸拓展到民生用品,如手機邊框、圓珠筆、手錶、眼鏡等。
訂單多 生產不改精細化
海綿鈦,因其表面疏鬆多孔的結構命名,雖然名為「海綿」,實則為純金屬鈦。王俊博談到,這種表面疏鬆多孔的關鍵材料有着與其他金屬不同的特殊屬性,它的保質期僅有半年,比普通瓶裝水的保鮮期短至少一半。因此,面對着大量的訂單需求和嚴苛的保質期限制時,企業仍然堅持精細化生產模式。
「這上百億粒,每一粒都要人工挑揀,現在精整車間有100人。」王俊博指向鈦金屬樣品表示,儘管現在有色選設備輔助,但仍無法代替人工,「為什麼日本要去沙特建廠,因為在當地招不到人了,沒有人願意天天坐着挑料。」他介紹,目前全球可以獨立生產海綿鈦的國家僅6個,包括中國、日本、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國市場份額最大。
出身技術工人的王俊博認為,每個產品做到極致都是藝術。他指出,海綿鈦生產的技術壁壘,不僅存在於設備與工藝,更沉澱於技術工人的經驗積累中。目前,寶鈦華神年產海綿鈦2.2萬噸、海綿鋯年產1000噸。在海綿鈦重要用途市場份額佔40%,海綿鋯重要用途領域份額更達60%。\大公報實習記者 陳慧婷、林楹瑩、龔祖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