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正視歷史3/侵華日寇南京屠城 《拉貝日記》鐵證如山

時間:2025-08-19 05:02:08來源:大公报

  左圖:1996年12月12日下午,在紐約曼哈頓洲際大飯店,約翰.拉貝外孫女萊茵哈特夫人(台上正中)向全球記者和學術界人士展示《拉貝日記》,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提供罕見第三方紀錄。右上、下圖: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組建起南京安全區,拯救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0周年,侵華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這是烙在中華民族靈魂深處一道無法磨滅的創傷。「作為目擊證人,要把這些(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說出來!」這是德國商人約翰.拉貝(John Rabe)1937年許下的諾言。1996年,約翰.拉貝撰寫的《拉貝日記》消失60年後重現人間,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提供罕見第三方紀錄。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組建起南京安全區,拯救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拉貝日記》因此被譽為中國版「舒特拉的名單」。

  面對日本極右勢力叫囂,妄圖抹去南京大屠殺歷史,大公報記者重溯《拉貝日記》發現經過,表達對世界共同記憶的奮力堅守,也是對和平的永恆呼喚。\大公報記者 陳旻

  德國人約翰.拉貝生於1882年,1950年去世,曾任西門子公司南京辦事處經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從南京淪陷之前的1937年9月19日,到1938年2月26日,他一天不落地寫日記,於南京大屠殺血雨腥風中,記錄難民安全區內的日軍暴行。他組建起南京安全區,並與二十多位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合力拯救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拉貝回到德國後,於1942年將日記整理成書稿保存下來。日記隨着拉貝家人幾經搬遷,被塵封半個多世紀。1996年12月,拉貝外孫女萊茵哈特夫人將日記公之於世。1997年8月,江蘇出版界推出的中文版《拉貝日記》是世界首版,轟動全球。

  「文字稿有2117頁、圖片60餘幅的拉貝日記,一頁一頁被複印出來,印了500張就打一包寄到紐約」,「我一看,太有價值了!」今年8月中旬,89歲的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下稱聯合會)創會會長邵子平,向大公報記者憶述發現《拉貝日記》的情景,表現得十分激動。

  呈交希特勒報告提及「日記」

  念念不忘,必有回報。1996年9月,邵子平剛從德國回到紐約,在中文報紙上看見一篇很小的新聞,說是找到約翰.拉貝後人。一打聽是華裔作家張純如找到的,邵子平立即聯繫上在美國舊金山的張純如。張純如把萊茵哈特夫人轉交的資料轉寄給邵子平,當中,一篇約翰.拉貝寫給家人的文字提到自己關於南京大屠殺「上書」給希特勒的一份報告,報告中提到「日記。」

  就這一個「日記」的字眼,讓邵子平眼前猛一亮,萊茵哈特夫人的回覆是,日記是從1936年9月寫到1938年4月,「這就是南京大屠殺的整個時期!」邵子平請求萊茵哈特夫人「日記能不能給我?」

  1996年12月12日下午,美國紐約曼哈頓洲際大飯店雲集世界各國的記者和學術界人士。2時整,記者會開始,拉貝外孫女、時年65歲的萊茵哈特夫人向世界各國記者展示了其外祖父當時所記錄的戰時日記,即刻引爆全球媒體。

  拉貝外孫女公之於世:讀日記太可怕

  其時,參加記者會的路透社報道:一本罕見戰爭日記披露1937年日軍洗劫南京時,一名德國商人和其他德國人救出了數千名中國人。拉貝八卷日記長達2117頁,涵蓋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前不久至1938年2月的這段時間,記錄目擊日軍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暴行。日記描述了在後來被稱為「南京大屠殺」的事件中日寇對平民的強姦和殺戮。拉貝外孫女萊茵哈特說:「讀日記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

  時至今天,仍有日本右翼分子妄圖抹殺歷史事實。有學者痛斥,「在日本,忘記南京大屠殺是人為的、系統化的行為。」「《拉貝日記》的價值並不在於揭示新的歷史事實,而是因為它提供一位德國目擊者對一個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殘酷事件的異常詳細和個人的描述。」1996年12月12日,《紐約時報》搶先報道《拉貝日記》被發現消息時如是說。

  無論日本右翼如何篡改、掩蓋,凡存在過的東西,就不能被抹去。2015年,包括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6毫米攝影機及其膠片母片(又稱馬吉影像)等多份一手史料,共同作為《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成為全世界共同記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