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升級改造/瀋陽方城打造特色街區 日均客流逾60萬

時間:2025-08-19 05:02:00來源:大公报

  左圖:傳媒學子參訪中街頭條胡同。右圖:于師傅書畫功夫了得,攤位前圍攏着觀賞的學子和市民。\大公報實習記者黎鴻業攝

  從燕國時期的「小土城」,到如今的熱門景區,瀋陽方城近年積極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特色街區等模式吸引旅客。暑期期間,日均客流更超過60萬人次。今年剛到瀋陽方城做生意的手藝人于師傅直言:「人多,自然生意就有盼頭。」

  瀋陽方城位於瀋陽市中心,總面積1.69平方公里,不僅有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還有汗王宮遺址、文廟等16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頭條、官局子等46條歷史胡同。自2020年起,瀋河區從中街國家級示範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入手,錨定打造古城復興典範,聚焦於建設中華文化地標、區域文化創意中心、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等目標,全面啟動瀋陽方城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綜合保護利用工作。

  多樣與包容最具吸引力

  瀋河區古城復興發展服務中心綜合事務部部長潘洪洋介紹,為迎合年輕群體,方城打造特色街區,引入泡泡瑪特等潮玩店舖,還允許店外經營。「這樣能讓遊客靜下來感受這裏的歷史文化氛圍。」潘洪洋說,免費的「御書房」也為遊客提供了文化沉浸空間。去年,瀋陽方城全年遊客接待量達1.38億人次。

  在潘洪洋看來,瀋陽方城最大的吸引力是其多樣性與包容性。「無論是小吃還是商品,這條街如果全都是一個樣子的話,那只能吸引沒有來過的遊客,業態不能太雷同、太一樣就沒有選擇性了。」

  擺攤師傅:人氣旺 買賣自然好

  值得一提的是,瀋陽中街作為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在規劃時便已經把景區打造和城市更新融合起來。潘洪洋指出,過去兩側建築上全是大廣告牌,其後採用微更新理念,拆除廣告牌,增添露台小表演,既保留了歷史脈絡,又能提升商業活力,「不少老人來到這裏,可以追憶過往的生活。」

  在熱鬧非凡的中街,于師傅的攤位前圍攏着觀賞的市民。學子採訪得知,這位土生土長的瀋陽人,一手書畫功夫在當地小有名氣。于師傅此前曾在其他城市做生意,對比之下,還是覺得家鄉中街的規劃更有吸引力。他表示,最特別的地方,恰恰在於這份旺盛的人氣。「人一多,買賣就好做。大家願意出來消費,我們做小生意的才有奔頭,這是互相成就的事兒。」

  在頭條胡同美食街,「一店一品」是其最大的特色。「在這裏不用愁,肯定能找到你愛吃的東西。」潘洪洋表示,各地小吃引入胡同之後,會進行在地化的改造,雖未必有原來的正宗,但一定符合絕大多數遊客的口味。

  「做文旅最困難的是復遊率,這是各個景點都在追求的指標。」訪問的最後,潘洪洋說,景區已經完成了經濟循環發展的體系,以商業為基礎,通過文旅和網紅聚集人氣,促進商業更好的發展,形成商業與文旅互促的良性循環。\大公報實習記者 馬藝心、才逸霏、馬見穎 黎鴻業、孫鶴、洪曉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