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創新科技/AR眼鏡讓遼博文物「活」起來

時間:2025-08-19 05:02:00來源:大公报

  圖:遼寧省博物館的AR眼鏡讓參觀者穿越歷史。\大公報實習記者林楹瑩攝

  「這個瓷器怎麼會動呀,好厲害!」戴着AR(擴增實境)眼鏡的小女孩,驚奇地指着展櫃。與小女孩同樣租借了AR眼鏡的初二學生張恆睿,來自內蒙古集寧五中,他坐在遼寧省博物館(遼博)主展館一隅,與千年文物來了場「私密對話」。

  「站在文物前戴上眼鏡,它就能自動識別,你可說出想看歷史,它就能跳出3D實物圖片,還能復原當時場景!」張恆睿神采飛揚地分享體驗。

  這位13歲的少年已有豐富的博物館遊歷經歷,北京國家博物館,河南與天津等多家場館都留下足跡,這次遼寧之行的科技體驗,讓他印象尤為深刻。「其他博物館也有類似設備,產品和價格都差不多,但遼博規模大、文物多,租這個眼鏡特別值。」

  遼博成立於1949年7月7日,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近12萬件,涵蓋書畫、玉器、陶瓷等21個門類,尤以紅山文化玉器(如「華夏第一玉龍」白玉豬龍)、晉唐宋元書畫等最具特色。

  張恆睿還對比了現場實地體驗與手機上的《每日故宮》數字遊覽,直言「現場看更震撼,親眼見到文物的感覺是屏幕無法替代的。」

  除了通過數字化手段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遼博文創區以精美產品瞬間征服香港學子。簪花冰淇淋成為「打卡神器」,石榴樽等各式文物冰櫃貼令學子愛不釋手,反覆斟酌,細心挑選。

  數字科技重現千年前圖景

  「這些文創顏值也太高了吧!」來自香港嶺南大學的周程晨拿起透光瑞鶴圖蓋章本,摩挲着投下的變幻光影,「以光線的浪漫重現千年前的圖景,這些文創產品,讓我們再次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

  從AR眼鏡解鎖文物背後的故事,到年輕人爭相到博物館打卡,遼博正以科技與創新為鑰,打開歷史文化傳播的新通道。\大公報實習記者 林楹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