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文台早年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會掛出實體標誌,如圖中代表10號風球的十字形標誌。
颱風韋帕昨日傍晚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天文台昨晚7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本港平均風速約每小時41至62公里。
天文台昨早9時20分改掛10號風球。當颱風以上級數的熱帶氣旋「正面吹襲香港」,即在香港100公里內掠過,而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天文台即會發出10號颶風信號。而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天文台曾發出17個十號颶風信號,對上一次為2023年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期間風力與今次韋帕相若。
至於為何會把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稱為「掛風球」?早期,天文台會在信號站懸掛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標誌,如圓柱、球形、圓錐體等,用來表示熱帶氣旋的強度和位置,這些標誌俗稱「風球」或「波」。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警告就會「掛風球」,表示有熱帶氣旋威脅,當警告解除則會「除下風球」。雖然現在天文台已經改用電子訊息發布警告,不再懸掛實物標誌,但「掛風球」的說法仍然在香港廣泛使用,成為了描述熱帶氣旋警告的習慣用語。\大公報記者 黃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