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萬行法師(左)向亞寶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許振江(右)贈送墨寶
伴隨歲月的流淌,中華文明不斷豐富;文明孕育的智慧,推動著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的進步,在黃河岸邊日新月長。行走在文明的沃野上,萬行法師感嘆着芮城文明火種的涅槃重生,今天芮城的菊花小鎮、亞寶藥業正是古為今用、老樹新枝,讓過去、現在、未來在智慧中交織、劇變,令人無限憧憬。\文/史利偉
蘭菊並茂:芮城菊花與東華蘭花的人文暢想
在晉南的芮城,6.8萬畝菊花正書寫着現代農旅融合的傳奇。依托北緯34°的黃金氣候與黃河生態屏障,芮城菊花以杭白菊為主力,年產干花6000噸,佔據全國15%市場份額,其「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打破技術壁壘,將菊花精深加工延伸至茶飲、化妝品等領域。芮城菊花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唐代,呂洞賓曾於九峰山飲菊修道,李商隱「暗暗淡淡紫」詩句更賦予文化意蘊,2021年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芮城菊花小鎮以「一朵菊花」串起生態、文化與經濟,成為黃河流域農旅融合的標桿。
與之輝映的,是粵北翁源的蘭花產業,蘭花種植面積3.5萬畝,國蘭品種達1500多個,國蘭供應量超全國供應量的60%,是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蘭花之鄉」。東華禪寺所在之地更以蘭花供養聞名。法師團隊深度參與蘭花組培技術革新,助力花農拓展市場,將「奉獻人生」的禪意融入產業振興。
萬行法師在考察中感悟:菊花之堅韌與蘭花之高潔,恰是中華文明「養性」與「養神」的雙重隱喻。他提出,芮城菊花從呂洞賓茶飲到現代康養、文旅產品的蛻變,與東華禪寺「以蘭為禪」的修行哲學相通——皆是以自然饋贈反哺人文精神。法師強調,佛教中國化需如菊花蘭花般「順勢而為」:既要守護菊花蘭花基因庫,又要將《黃帝內經》的本草智慧融入禪修體系,構建菊花蘭花文化生態鏈。
兩朵花的並蒂綻放,映照着鄉村振興的新範式。芮城以菊花串聯文旅經濟、康養經濟,翁源以蘭花賦能產業升級,而東華禪寺的探索,則為傳統文化注入「科技向善」的當代註腳。法師展望,未來將以「蘭菊共生」模式,推動農禪一體、生態與信仰共融,讓千年文明在當代煥發新生。
亞寶藥業:千年文明與現代創新的和合共生
黃河金三角地區,依托中條山天然藥庫資源,自古便是中醫藥文明發祥地。呂洞賓採藥煉丹的傳說與唐代《千金方》記載的藥方,共同印證了這片土地深厚的醫藥基因。芮城亞寶藥業集團,作為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其丁桂兒臍貼開創中藥臍療先河,薏芽健脾凝膠以果泥口感革新兒童用藥,20餘個兒童藥產品覆蓋全國市場,6條生產線通過FDA、歐盟認證,產品遠銷50餘國。
參訪亞寶藥業後,萬行法師指出,中藥研發需如禪宗「頓悟」般突破思維定式——從呂洞賓的丹藥智慧到丁桂臍貼的透皮技術,本質都是「以自然之力療愈生命」的傳承。法師特別指出,亞寶將《黃帝內經》的養生理念與兒童體質研究結合,開發出28個在研新品,這種「古方今用」的創新,恰是佛教中國化「契機契理」精神的體現。
萬行法師還表示,作為禪宗道場,東華禪寺以人為本,倡導為社會奉獻人生,為大眾謀福祉;通過黃河岸線醫藥名企的考察學習,在做好佛教文化服務的同時,強化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專業意識,結合專業醫藥機構指導,積極挖掘、利用周邊地區藥草資源,在寺院有序開展藥食康養舉措;同時,開展中華藥草知識的普及,擴展戶外山地在地藥草的識別,發揮好一草一藥的能量作用。
萬行法師特別強調,面向新時代,東華禪寺將更加用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己任,注重共享、協同,探索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努力為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實現人類大同世界的願景貢獻力量。
黃河奔流,逝者如斯;給時光以生命,還歲月以文明。萬行法師說,造化賦予我們智慧,我們更應該用智慧反哺造化,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創時代之新,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責任,我們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