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東西影畫/志怪故事折射人性慾念 《無憂渡》以中式美學解構善惡觀

時間:2025-05-01 05:01:22來源:大公报

  左圖:《無憂渡》以人妖共生的世界為敘事背景。右圖:劇中場景充滿東方美學特色。

  世界各國流行的志怪傳說不在少數,提及中國的志怪故事,人們往往會想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流連於離奇故事中的複雜人性,滿足獵奇心理。日前,由林玉芬擔任總導演,任嘉倫、宋祖兒領銜主演的內地劇《無憂渡》熱播,劇集志怪味很濃,既有《聊齋》的古典核心,又以現代視角解構了傳統善惡觀。\王鶴霖

  《無憂渡》改編自半明半寐的小說《半夏》,敘事打造一個人和妖共存的志怪世界,架空古代時間背景,以單元劇的形式串聯主題,圍繞六組故事,折射人性慾念,講述志怪奇幻故事。觀眾觀看劇集,猶如打開一本「古代民間志怪話本」。

  單元敘事 一張一弛

  在這個短劇、短視頻流行的時代,《無憂渡》的敘事節奏並非靠強情節推進,而是在一張一弛中建構人與妖共生的世界。每個單元結尾都會設有伏筆,再引出下一個單元敘事,展現對多線敘事的掌控力。

  劇中的男主宣夜(任嘉倫飾)是孤傲的捉妖師,女主半夏(宋祖兒飾)是能看到妖的富家千金,二人在人妖共存的世界裏,互相幫扶,破案追妖沒有太多情愛糾葛,關係的發展合情合理,人物行動線符合邏輯。夜晚山路上的紅轎子,山神結婚等情節,具有中式恐怖氛圍。故事雖發生在志怪世界,但捉妖打戲過程中,憑藉的是拳腳上手,而不是「法術對轟」,讓觀眾看得更加舒服。

  除去男女主之外,其他人物的設定也有着其鮮明的特點,例如其中《赤煉》一單元中,琴師杏仙與蛇妖赤煉的糾葛,不再是傳統的報恩橋段,而是一個男女互換版的《農夫與蛇》,把一個普通女性因其苦難的命運,釋放出的人性之惡,演繹得很充分,甚至可以去到令觀眾咬牙切齒的痛恨程度。

  而同樣講報恩的《團圓客棧》單元,被老闆賦予生命的木偶兒女,厭惡家人,殺人作惡,而受老闆飯食之恩的黑貓,反而捨去生命去救人。

  架空背景 古風布景

  劇中妖怪善惡種種,但終究也是在對應大千世界中的可憐「人」,讓人看後發出一聲嘆息。劇中的妖怪被賦予了更多立體的性格,與人類之間不再只是簡單的「善惡對立」,摒棄了一般的人抓妖的必然設定,而是妖怪的好壞,也是與它們所處的環境、經歷息息相關。

  導演林玉芬是香港人,代表作品有《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今次執導《無憂渡》,再度向觀眾呈現東方敘事美學。劇中的「廣平城」設定在架空的晚唐時期,雖是架空,卻在布景方面洋溢着以往以唐代作為背景影視劇中的「唐韻古風」。

  此外,香港演員陳家樂在《無憂渡》客串,飾演鏡妖遲望川,是第一單元故事的重要角色,成功詮釋了人物性格,讓觀眾感受到了香港演員在內地古裝偶像劇中的表現和演技。

  《無憂渡》在內地平台的熱播,足以說明,在一個觀眾喜歡追求時間效率、愛看短視頻的年代,一個經得起推敲的故事,細節上的用心塑造,劇作之美,依然有廣大的觀眾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