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焦點新聞/清理准入壁壘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時間:2025-04-30 05:02:08來源:大公报

  圖:學者指出,清理市場准入壁壘,有助提振外企來華投資信心。圖為新一屆廣交會的摩托車展區,境外採購商和參展商熱切交流。\中新社

  國家發改委會同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昨日發布《關於開展市場准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 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通知》(簡稱「通知」),進一步大力破除市場准入壁壘,讓「非禁即入」落地生根,營造公平的市場准入環境。其中,對外企設置不合理差別待遇、新業態領域不落實「非禁即入」、重點行業國企濫用自身優勢設門檻導致其他企業難以進入、政府監管能力不足不敢審批等15種情形,將被重點整治。這意味着,清單之外「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堵點卡點將被消除。

  學者向大公報表示,美國發動貿戰加速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方此舉有助吸引優質資本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北京報道

  整治15種情形 讓「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近日發布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是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准入環境」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非禁即入」是我國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舉措,其核心內涵是「只要不屬於法律法規明確禁止、限制的領域,各類經營主體即可依法平等進入,無需額外審批」。

  清單越來越短、市場活力越來越足。全國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於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進行四次修訂,事項數量由2018年版的151項縮減至2025年版的106項,市場准入限制進一步放寬。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清單之外「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堵點卡點尚未消除,發現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的機制還沒有完全成熟,企業「上告無門」「告而不理」「理而不決」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還沒有完全做到「非禁即入」落地生根。對涉及市場准入的各類規定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對違規增設准入事項或條件、違規擴大准入範圍等情況,要一律糾正;對既無上位法依據,又無相應法定程序設立的市場准入規定,要一律廢止。

  近年來,低空經濟、AI等新業態發展迅速。一些新業態新領域暫無統一規範的審批監管措施,不少地方索性不予審批,但也不落實「非禁即入」。通知提到,因新業態新領域監管空白導致政府在土地、規劃、消防等要素保障環節不作為、不予審批或者推諉審批職責將被重點整治。

  通知提到,違規設置外資企業准入限制的情形將被重點整治。如,通過限定「品牌」或以「外資品牌」為由排斥或歧視外資企業及其產品或服務,以及對外資企業及其產品或服務享受政策設置額外條件。

  通知提到,國家層面已放開但地方仍在審批、審批依據法律效力不足、行業壁壘造成准入規則不平等、政府監管能力不足不敢進行審批、對外地企業設置准入限制等15種情形,亦將被重點整治。

  整治為期半年 通報典型案例

  據介紹,本次集中清理整治工作為期半年。通知提出,對於未按規定時限完成問題核實、整改工作,或者拒不整改、整改不到位、瞞報謊報的,進行通報約談,重點督辦。情節嚴重的,按程序向國務院報告。國家發改委對地方報送的問題線索核實整改情況進行審核篩選後,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公開通報,同步納入全國城市信用監測範圍。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胡鴻雁表示,中央這一系列行動,標誌着中國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比如,文件明確禁止通過限定品牌、所有制形式等方式排斥外資,要求招投標、政府採購等領域落實平等准入,在在直擊外資企業面臨的「隱性歧視」,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的背景下,有助於穩定外資信心,吸引優質資本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