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圳推動「轉數快」與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互聯互通,首批應用場景在深圳落地。
近日,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深圳金融監管局等九部門印發《關於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 支持打造「數字中國」深圳樣板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深圳數位金融發展描繪了清晰藍圖。
《實施意見》圍繞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數字賦能深圳「5+1」篇大文章、打造數字金融特色應用場景、完善數字金融治理體系等五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舉措,以數字金融創新鞏固拓展數字經濟優勢,全力支持打造「數字深圳」。
在跨境支付創新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推動香港「轉數快」與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互聯互通首批應用場景在深圳落地,打造全域支付示範區。這意味着深港兩地居民未來將享受更加便捷的跨境支付體驗。\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近年來,深圳系統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平安集團、招商銀行、微眾銀行等一批金融機構先行先試搭建金融科技創新平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出多項全國首創、首發。發揮人民銀行大數據徵信體系作用,搭建地方徵信平台,完成37個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超26億條涉企信用數據的歸集共享,覆蓋全市439萬商事主體,助力企業獲得融資5391億元。
深化灣區金融科創監管合作
《實施意見》提到,結合打造「數字中國」深圳樣板的目標,未來3年,逐步形成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轄內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深入實施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到2027年新增推動9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測試運行,累計創新應用數量達22個。
在打造深圳特色數字金融應用場景方面,《實施意見》明確,推進數字人民幣在公共事業、預付式消費、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應用,積極參與多邊人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深入開展智能合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等創新應用,打造具有示範性應用場景。
在跨境支付方面,推動香港轉數快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互聯互通首批應用場景落地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範區。在徵信賦能方面,加快知識產權、創新專利、專精特新、綠色環保、農業農村、養老等領域信用信息的歸集整合和共享應用,利用「徵信+信貸」機制激發政策牽引合力,提升惠企利企效能。
要用好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機制。《實施意見》提出,依託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澳門金管局創新金融科技試行項目聯網對接的安排,提升金融監管數字化水平。
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
深圳構建了「制度引領+場景創新+技術輸出」的數字化轉型生態。《實施意見》要求金融機構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和國產推理大模型研究部署,加快關鍵軟硬件技術金融應用研究攻關和科技核心系統信創改造。推動金融機構依託前海、河套兩大國家重大戰略平台,拓展深港跨境合作、供應鏈金融等創新場景。鼓勵技術領先的大型金融機構發揮「傳幫帶」作用,向中小金融機構開展技術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