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面對美國超高關稅,特區政府大力鼓勵港商開拓美國以外市場。然而,早前特區政府就「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推出優化措施,其資助比例,由政府與企業各負擔1:1的總核准開支,調整至1:3,且政府首期撥款也由75%縮減至20%。香港毛皮業協會榮譽會長劉培傑形容,兩項基金對港商拓展新市場十分重要,但在出口商最困難的時刻縮減資助,只會令正處於困境的港商更加雪山加霜,冀特區政府能考慮企業情況,待將來經濟回穩時才縮減開支。
有商會人士希望特區政府能好好考慮企業處境。他說:「明白政府面對財赤,但可否等企業捱過這關,待經濟好轉時才實施。」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亦持相同觀點,指隨着國際地緣政局、貿易衝突和保護主義持續升溫,香港作為外向型和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及外來投資的經濟體,難免受到考驗。中總於年初進行年度會員意見調查,結果顯示近半從事製造業及進出口貿易的受訪會員憂慮地緣政局緊張、中美關係不確定等因素將對今年經濟與營商環境構成十分大或頗大影響。
了解困難 更靈活提供支援
蔡冠深表示,明白在當前財赤嚴峻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有需要在有限資源下,更靈活為中小企業提供持續的支援;期望特區政府能與工商界保持緊密聯繫,了解中小企業面對的困難和實際需要,並提供全方位支援。他期待,特區政府在公共財政狀況得到改善後,能將資助額度和比例等回復到原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