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商湯夥中大法律學院開發AI模型

時間:2025-04-25 05:01:59來源:大公报

  圖:商湯科技與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簽合作,共同開發法律資訊AI模型。/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法律行業邁向轉型。商湯科技(00020)昨日與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共同開發法律資訊AI模型。

  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院長習超表示,AI大模型或對法律服務的傳統商業模式「按時收費」(billable hours)構成挑戰,但亦為業界帶來新機遇。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大模型首席科學家林達華則表示,AI不會取代法律從業者的根本價值,但將提升基礎性工作的效率,革新從業者的工作方式。

  草擬合同 解答法律問題

  林達華表示,香港居民的法律訴求普遍,惟面臨法律文本專業度高,以及尋求律師協助的成本與時間投入不菲等難題,而AI技術的進步令其有能力回應較為繁雜的法律資訊。目前市面上已有相關應用,但林達華指出,此類模型不僅應具備初步法律知識,亦需要為使用者的切身法律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回答。

  林達華提到,商湯在粵語語言大模型等領域具備充足技術積累,相信是次開發的法律資訊AI模型能夠「真正走到最後一公里」。

  研發開支方面,林達華表示,考慮到商湯已具備成熟通用模型,是次法律資訊AI模型的實際訓練計算成本較為可控,成本投入可能小於通用模型所需的1%,具體數值需要在過程中計算。他透露,模型有望在未來數月內取得重要進展,惟具體推出時間仍待確定。

  至於法律科技的發展,習超表示,AI大模型已可模擬初級法律專才的部分技能,能夠代替從業者處理如合同草擬等大量重複性高、挑戰性低的工作,使其將心力投入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例如怎麼令合同更能為合同使用方產生價值」。他認為,AI技術發展將為律師帶來一個高智商、高技能的助手。

  此外,《大公報》記者問及AI能否預測司法裁決結果,習超表示,從法學角度而言現時大語言模型某程度上已具備這一能力,亦相信隨着技術發展預測能力會愈發增強。但鑒於此議題涉及對司法體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深層挑戰,目前法學研究尚未達成有效共識。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