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城市地圖/在深圳樂淘古籍舊書

時間:2025-03-15 05:01:22來源:大公报

  上圖:外來之家舊書吧。\作者繪;下圖:溪木素年書屋。\作者繪

  深圳有古舊書店嗎?

  我問DeepSeek,DS在搜索了49個網頁,深度思考32秒後,給出了中規中矩的回答,接着列出十來家書店名字、特色和地址:

  深圳作為一座現代化都市,仍保留着一些特色古舊書店,它們不僅是書籍流轉的場所,更是城市文化的記憶載體。深圳的古舊書店多藏身於城中村或老街巷,既有專注於古籍善本的「君閱籍」「尚書吧」,也有以平價淘書為特色的「九斤書店」「外來之家」。這些書店不僅是書籍交易場所,更承載着城市文化記憶,適合慢節奏探索。

  逛書店,最重要的還是體驗和心情,這些東西AI給不了。我還是移開手機,回到碼字的節奏吧。\綠 茶

  每次去深圳,工作之餘總要逛逛書店,評書、會友、逛書店,已成我在深圳規定動作。接下來談及當下深圳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淘古舊書,供有淘書同好的書友打卡索驥。

  對於深圳的愛書人、藏書家而言,尚書吧可能是日常據點,也是「深圳私人藏書展」現場,十年來,他們「如膠似柒」,把自己珍藏的寶貝拿出來,在「陸離光彩」的尚書吧展現其「書肆拾香」,深圳藏書家可謂「八面來封」,他們「一紙鍾情」,給深圳藏書文化帶來一股清風。

  而對我們這些來深圳「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外來者而言,來尚書吧就是一次充電。每次來,都能結識一些新朋,收穫一些舊書。尤其喜歡看尚書吧的簽名本,上面簽名的師友們,構成了一副生動有趣的文化生態。

  尚書吧有一處暗房,書架上有個機關,一按推開,屋內別有洞天,各種絕版好書,古籍善本琳琅滿目。我有幸和吧主是朋友,每次都獲准在暗房和書友們品茶聊書,房內有一方寫有林和靖「放鶴亭」的牌匾,也曾手繪暗房一角。如今,暗房房東收走了,「放鶴亭」牌移至書吧一角。

  當然,尚書吧最值得流連還是書架上那些舊書、簽名書、絕版書和一些善本,有些小貴,但確實稀缺,相信真正愛書的人,也難抵好書的誘惑。還有一年一度的「深圳私人藏書展」,已連續辦了十年。

  接着,咱們去蛇口的溪木素年書屋。這家書店相對年輕,2014年,由設計師羅蘭創立,2017年,愛書人楊匆加入後,溪木素年更像一家書店了。但實際上,還不是一家純粹意義上的書店,而是典型的書吧。主理人楊匆夫婦是典型的「i人」,他們把書屋打造為「一段直抵孤獨的閱讀」,每位走進這個充滿書香的空間裏,都會被這樣的「i人環境」影響,自動進入「i人模式」。

  這裏的書以閱讀為主,有部分舊書可以銷售。顯然,也不能稱之為舊書店,但我每次在溪木素年總能淘得一些舊書。有一次和深圳愛書人胡洪俠一起來,他把店裏台版的林文月作品都買了,用他的話說:「這些書,我的夜書房都有,但我不允許別人有。」而我則買了民國石印本《韓昌黎集》,十卷本我只拿走了九卷,還有一卷店主通過深圳的朋友又寄來給我。

  開啟二手書店之旅

  龍華的外來之家舊書吧,可以算深圳最早的二手書店之一。店主劉金龍,湖南人,1994年南下深圳打工,幹過搬磚小工,流水線工人、保安等等。從1997年開始,老劉開始擺書攤,賺到了一些積蓄,同時囤了很多舊書,2001年正式創辦了「外來之家舊書吧」。

  儘管維持一家舊書店的生存並不容易,老劉還是克服各種困難。老劉深知來深圳打工人的不易,秉持着「來了就是一家人」的理念,十多年來在書店創辦書友會,幫助工友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二十多年來,書店雖然沒有實現商業上的成功,卻收穫了一批忠實的書友,他們在一起互幫互助,共同成長,如今,「外來之家」已經不單單是老劉的書店,它已經成為在深外來務工者的精神故鄉。

   南山的淘書樂二手書店,也是最早一批深圳舊書店之一,店主謝林濤也是湖南人,和外來之家劉金龍早期都是一起擺書攤的。淘書樂創立於2002年。書店對面是一所小學,等着接孩子的家長們,經常來書店淘書,有時候接了孩子帶着一起來淘書。儘管面對學生群體,但老謝堅持不賣教材教輔,依然偏重文史哲舊書。

  老謝沉默寡言,我問他為什麼非得守着書店,他微笑着表示:「自己曾經也是文學青年,寫了很多微型小說,在《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月報》《深圳特區報》等報刊發表,守着書店,就是守護自己的文學夢想。只要房租不是太貴,書店能生存,還是願意開書店。」臨走時,老謝執意要送我一本他的閃小說集《回家》,並簽上大名。我自然也要買幾本舊書,享受一番「淘書之樂」。

  「舊書銀行」以書換書

  2006年,陳海珠在福田開了一家二手書店叫「阿朱小屋」,她把自己的書店比喻為「舊書銀行」,讀者可以把自己不用的舊書存在書店,供其他讀者閱讀和購買,而存書的人也獲得相應的積分,可以憑積分購買和借閱自己喜歡的書。這種「以書換書」的創意讓書店獲得足夠多的書源和很多忠實的書友。

  阿朱小屋十周年之際,書店因一些變故關門歇業。四年後,2020年7月,阿朱小屋重生,更名為「百遍閱書店」,繼續擴大「舊書銀行」存量。

  書越存越多,又過了四年,「百遍閱書店」繼續擴張,2024年12月,在深圳六約地鐵站深鐵匯里商場一樓開辦了2000平米的舊書城─不二書店,有近百萬冊圖書。

  我沒去過新開的不二書店,不過2000平方米,百萬冊書,應該還算不得全國最大,深圳最大或許可能。不過小紅書上對這家書店吐槽不少,不過,他們自己的賬號「百遍閱書店」倒也可愛,歡迎書友吐槽和批判。

  羅湖區筍崗村的古風簡室舊書店,在這個城中村有些年頭了。小店擁擠,目測二十平方米左右,但含書量很高,每個書堆一人多高,過道僅容一人側身入內。除了各種舊書,還有老物件、舊磁帶、舊掛曆等等,有淘舊物愛好者,這裏無疑是寶藏書店。

  龍崗和磡村的九斤書店,聽名字大概能想到,這家書店的書論斤賣,九元一斤。如果九斤書店能像一般超市一樣門庭若市的話,這個生意還是值得做,但大多數書店通常是門可羅雀。

  最後,咱們來逛逛君閱籍古舊書店。這家書店稍稍有點遠,在龍崗上圍老村,地鐵龍崗線到橫崗站出來,還得步行一千米左右。店主何君茹,以前是位出境導遊,在國外帶團時,經常逛一些舊書店,囤了不少古籍。疫情那三年失業了,就把自己多年囤的古籍拿出來,開了一家古籍書店,安放自己。

  店裏目前大概有2000多冊舊書、600多冊古籍,以及1000多張文獻紙品,以明清線裝古籍為主,還有日本的和刻本以及民國書籍及二手絕版書等,文獻紙品包括糧票、通行證、營業執照、學生證、工作證……

  這只是一份簡略的深圳淘書攻略,還有一些更深度的打開方式,原諒我不在深圳,無法真切體驗。比如,深圳古玩城的舊書攤,西麗的「愛讀客二手書店」,寶安機場附近的「友道二手書店」等等。還有一家叫「藏寶圖書」,以前深圳書友帶我去過他們位於石岩的一片廠房區頂樓陽台上的書店,現在據說搬到龍崗的和磡村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