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產獨角獸商湯2021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
香港是一座具有創科基因的城市,先後培育了商湯科技、Lalamove、大疆(DJI)等知名獨角獸企業,可以說,從不缺乏獨角獸成長的土壤。不過,即便是在這座以金融業著稱的城市,本地獨角獸也可能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迪表示,香港的獨角獸主要是創科企業,成立早期存在較大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通常難以獲得足夠融資支持,建議善用大灣區完善的資源,打造更有利的融資環境。\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蔣去悄
「我認為初創企業融資困難是主要問題。」冼漢迪表示,香港的獨角獸企業主要是創科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和創新,並且由於成立時間短,其運營管理機制往往不夠完善,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盈利,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
冼漢迪認為,香港投資者通常關注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市場前景、盈利預期、投資風險,以及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等,而能成為獨角獸的企業不多,更多在於如何發掘合適的早期投資機會。
投資者往往更傾向於那些已經證明具有穩定盈利能力和成熟商業模式的企業,因此初創期的香港獨角獸企業,通常難以獲得足夠的融資支持,冼漢迪建議企業更多地利用特區政府推出的創科基金和資助計劃,以及數碼港等科技園區提供的創業支援服務,來緩解初創期的資金壓力。
不僅是獨角獸找資金難,投資者找到獨角獸也難。冼漢迪透露:「我和我的團隊一年要審視超過3000個項目,並從中挑選出真正具備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項目。」他坦言,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沒有捷徑,需要投資者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行業分析,結合自身投資經驗和偏好,篩選出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
落戶河套 藉豐富資源加速商業化
冼漢迪建議,可以進一步善用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仿效「港股通」等平台和措施,為香港獨角獸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其次,探索落地跨境雙幣早期母基金和系列專業子基金,也能為企業爭取更多的融資機會。
冼漢迪指出,引導企業落戶河套合作區等合作平台,利用大灣區在產業鏈完善和市場資源豐富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助力香港獨角獸企業加速實現創新技術的商業化,並進入更廣闊的市場,提升盈利能力,為未來的融資活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投資者多元化 有利企業成長
談及獨角獸應如何平衡與投資者的關係。冼漢迪認為,主要有三點。首先,香港獨角獸企業要使資金來源多元化,降低對單一投資者的依賴,從不同的投資者那裏獲得不同的資源和視角,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其次,企業要接受專業的服務與指導,如風險管理、合規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這能幫助企業奠定成功的基礎。這些服務也可以幫助企業在與投資者的合作中,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並確保企業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最後,企業應保持與投資者溝通的透明度,定期分享業務進展和財務狀況,以增強投資者信心。在制定戰略決策時,應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建議和市場需求,確保企業戰略與投資者期望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