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局上周四議息會議再次發出鷹派信號:未來高利率可能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longer and higher)。儘管鞋子落地,港股也已陰跌多日,但淡友不忘再踩一腳,導致恒指一度逼近年內的最低位17573點。好消息是,即使周四晚美股大跌,翌日的周五港股亦守住底部,在下試17583點(似形成雙底)後,觸底回升至18000點以上,大市初步企穩。
拜登圍堵策略注定失敗
本周一(25日)華為將發布7種新產品,市場最有興趣的,是華為5G手機Mate 60 Pro芯片出自誰手。截至目前,相關手機芯片製造細節仍未透露。雖然網上有好多版本,但該芯片是華為自研設備製造,還是使用美國設備改良而成,仍雲裏霧裏。但從美方的初步反應判斷,該芯片的製造不大可能涉及受美國管制設備,否則美國早已採取進一步的制裁行動。接近事實的可能,是華為用自己開發了的設備,建起自身的生產線,然後交給芯片製造公司生產。
如果猜測屬實,代表中國在高端芯片製造層面,已取得某種程度上的突破,這對於拜登政府上台之後苦心經營的圍堵策略,是一記悶棍,用賠了夫人又折兵形容,也不為過。此外,華為若在高端芯片上取得突圍,可促成中美科技戰的降溫,對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也有正面作用。
華為能真正取得高端芯片製造上的突破,其意義除了扭轉中國在高端芯片領域的受制於人,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國家的未來帶來信心。中國追求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高端技術的突破。勞動力、資本、技術,是經濟增長三項要素。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靠的是資本紅利和人口紅利,而未來的增長更依賴技術要素,如果中國能夠在高端芯片領域取得突破,那帶動的不僅是一家公司,還包括產業鏈。以華為的Mate 90 Pro為例,按照業內分析師的預計Mate 60 Pro在發售12個月後的累積出貨量,預期最少達到1200萬部。以每部7000元(人民幣,下同)的售價,涉及收入840億元,如果回到高峰期的3000部,收入可達到2000億元。最近聽深圳的同行開玩笑,如果華為的5G手機,還有AI服務器能夠取得突破,深圳的樓價也就不用擔心了。
除了華為產業鏈,內房亦同樣是市場焦點。上周三,內地一線城市廣州宣布放鬆部分地區限購,為一線城市的放鬆限購打響第一槍。之前取消「認房不認貸」的政策,也是從廣州開始,然後京滬深跟進,這次放開限購,很可能遵循同樣的途徑。只是市場對新刺激政策出現審美疲勞,股價反應愈來愈小。
房地產對經濟拖累被高估
對於內房市場到底能不能帶動經濟的復甦,近期券商出現比較多理性的討論。主流意見認為是經濟狀況決定地產價格,經濟是因,地產是果。天風證券分析師宋雪濤分析稱,目前投資者對經濟螺旋下跌的擔憂核心來自地產。在房地產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之後,雖然各項地產限制性政策在逐步放開,但政策實際效果一般,這進一步加重了投資者對中長期經濟的擔憂。
根據天風測算,在綜合考慮了剛需、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保障房供給、二手房供給等因素後,到2025年中國住宅的潛在需求中樞,或在10億平方米左右。在連續兩年(2022、2023年)大幅負增長後,目前地產已經接近住宅後續的潛在中樞(10.5億平方米左右),故此後續地產銷售下行的壓力和對經濟的影響也會減弱。在房地產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回落,經濟「去地產化」的同時,經濟也在找到新的增長動能。從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上看,近年來製造業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2019年的32.6%上行至2023年8月的43.9%。這意味着,市場容易高估地產對經濟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