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金融業新機遇❶/全球去美元化 港金融迎機遇

時間:2023-09-12 04:02:51來源:大公报

  圖:面對東盟及中東開始「去美元化」時,香港要抓緊的,是「去美元化」的機遇。

  編者按: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憑藉「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有優勢,向來是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的主要橋樑,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亞洲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中心。但近年地緣關係緊張,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香港不能再只靠舊有的一套「食老本」。如何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香港現時首要關注事項。

  《大公報》今日起推出「金融業新機遇」系列,全方位探討在新形勢下,香港金融市場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包括在支持人民幣國際化、拓展跨境財富管理、發展綠色金融、完善虛擬資產監管、改善金融基建等方面,如何通過金融創新,把握新時代發展機遇,冀為香港金融業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香港資本市場近年表現低迷,港股交投淡靜、IPO市場沉寂,有意見指香港不能一直「食老本」,要聚焦金融創新。香港過去十分依靠股票及新股市場,即使是後來的人民幣業務亦已發展十多年,惟香港急需開拓新的發展方向及道路。事實上,香港特區政府亦意識到這點,近年大力推動綠色金融、虛擬資產及家族辦公室等發展。不過,有專家認為,這些均離不開傳統資本市場,香港需真正的另尋新方向。

  縮窄東盟貨幣兌換差價

  城市大學客座教授、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接受《大公報》訪問之際,正身處新加坡。他直言,新加坡機場完美地將可持續發展與商業結合,如世界最高的室內瀑布及園林,並提供購物及餐飲服務。反觀香港,雖說特區政府一直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但於「落地」上卻不盡如人意。他又提到,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指香港於這方面的確發展十分理想,唯面對東盟及中東開始「去美元化」時,香港要抓緊的,是「去美元化」的機遇。

  陳鳳翔直言,「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是兩回事。東盟及中東地區「去美元化」,並不代表會使用人民幣結算,因他們避免與美國對着幹,所以東盟及中東企業未必願意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但香港可以提供當地貨幣與東盟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他指,現時香港有關東盟及中東貨幣的選擇不夠普遍,兌換率亦不夠高效,建議香港要加快完善東盟貨幣在香港的交易環境,縮窄銀行兌換差價,提供東盟貨幣金融產品,促成港商使用東盟貨幣與當地商界進行貿易結算。

  東盟中東貨幣國際支付份額升

  他又舉例指,東盟及中東貨幣在國際支付的份額冒升。根據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在全球十大貿易融資貨幣中,東盟及中東貨幣就佔了一半,可見有關貨幣於全球貿易中愈來愈重要。他強調,香港加大拓展東盟及中東市場並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必須積極去做的事情。

  事實上,香港銀行網上提供的外匯兌港元電匯牌價,一直以G10貨幣為主,甚少東盟或中東貨幣,若要知道當日牌價要向銀行查詢。即使有提供東盟貨幣網上牌價,亦可以發現其兌換差價相對G10貨幣為大。以中銀香港網上外幣兌港元電匯牌價為例(見表),G10貨幣的買賣差價介乎0.52%至1.39%左右,唯獨泰銖的買賣差價高達3.65%。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則認為,香港最大優勢是「一國兩制」,是扮演連接中國內地及全球市場的橋樑角色,只要起橋,收路費即可,但現時國際局勢變化不定,香港作為橋樑之餘,也須制定長遠發展策略。他表示,香港首要是確保國際對香港的信任度,要保持香港國際色彩,可結交世界各地朋友,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港。他續稱,香港有經驗及制度優勢,加上香港金融界包括監管當局擁抱科技,看好香港發展前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