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AI在法律行業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AI)是當今熱話,不單金融服務公司爭相採用自然語言聊天機器人(ChatGPT),律師行和顧問公司也日益依賴這種高科技。律師行認為,使用人工智能有助加快制訂合約,協助盡職審查及草議法律意見。高盛預測,44%專業法律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不過業界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結果,仍需要具專業資格的人來校閱修改。\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ChatGPT自去年11月面世後,意味着人類社會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發展有大突破。ChatGPT是由微軟旗下OpenAI所創造,可生成出令人滿意的、媲美人類寫作的句子,利用大型模式在輸出文本時,準確預測使用哪一個字最合適。其他大型科技企業,包括谷歌、百度等,紛紛跟隨研發聊天機器人,一些初創公司更專門為法律服務行業,研發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
大型事務所測試AI平台
目前,很多律師行和顧問公司已使用相關軟件,自動化完成法律事務,提升工作效率,甚至縮減開支,以抵銷因企業交易減少而錄得的營業額下跌,希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務市場爭取優勢。「魔術圈」(Magic Circle,英國倫敦五大律師事務所的合稱)和業務廣泛的四個會計師事務所聯盟(Big Four),一直在測試為法律事務而設的AI平台,這些事務包括起草合約、翻譯文件、提供法律意見等。
Magic Circle之一的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Allen & Overy),其市場創新部主管David Wakeling表示,每日收到數千個來自不同語言和不同司法區的查詢,所徵詢的問題大同小異。安理是首家採用生成人工智能的「魔術圈」律師行,自去年11月起,與OpenAI投資的初創公司Harvey合作,授權旗下43個事務所超過3500名律師,使用Harvey研發的聊天機器人,以協助律師處理各種法律事務。
Harvey是以OpenAI創造的自然語言模式研製,不僅是一般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GPT)使用的互聯網資料,更接受了法律資料訓練,包括法律案例等。系統還有特別之處,經常提醒律師要事實查核對GPT創造出來的資料內容。David Wakeling指出,Harvey部分產品早已超出試驗階段,正式營運。
高盛最近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推測,全球將會有3億個工作崗位被AI取代,包括行政職位佔比46%、法律專業佔44%、建築業佔6%、維修業佔4%。當法律專業事務由AI取代後,律師行不再需要大量人手從事沉悶冗長的工作,首當其衝是見習律師和法律系學生,他們要進入律師行實習,變得非常困難。
生成結果仍需專家校閱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策略性建議,讓律師行節省時間,也為客戶減省金錢。Robin AI目前與Big Four兩家會計師行合作,創辦人兼行政總裁Richard Robinson表示,使用AI可以減省成本,事實上,大型企業更重視策略方面,尤其一些AI還未可以複製的工作,例如高層協商、市場定位等。
不過,世界經濟論壇人工智能部主管Kay Firth-Butterfield認為,人工智能只是翻查歷史資料,然後給出答案。法律界仍需要律師,需要「新血」,年輕律師需要時間培訓,法律才可以保持發展和推行,避免法例失效。
Richard Robinson也坦言,人工智能仍需要人手監控,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結果,必須由合資格的專家經常校閱和修改。Robin AI法律事務團隊僅有30人,卻監控公司所有人工智能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