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行的首批零售綠色債券(04252)上市後價格「潛水」,首日(19日)收報99.7元,翌日(20日)再跌至99.65元,反映部分投資者即使蝕錢也沽貨離場。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認為,從正面角度來看,在上市首日見到好多客戶從二手市場買入綠色債券,經中銀香港買入綠債的平均金額是10萬元(以每手債券約1萬元計,即平均購入大約10手),反映客戶着眼較長期的資產配置(綠債期限為3年期)。
周國昌指出,綠色債券是較為長期的投資產品,以過往發行的多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為例,絕大部分中銀香港客戶都是採取長揸策略,甚少短期炒賣。
線上股票交易佔逾九成
基於上述產品的特質,他重申早前提出建議,即投資者要有充足資金做資產配置,及不宜借錢投資(買綠債)。
另一方面,本港銀行客戶透過數碼渠道使用銀行服務的比例亦日趨增長,周國昌透露,在今年第一季,中銀香港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或電話銀行處理的股票交易佔比超過90%;旗下「碎股易」服務的首季交易量亦比去年第四季大幅增長40%,每筆交易金額平均為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