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電影《安魂》劇照。
電影《安魂》於三月二十五日在全國上映,由中日聯合攝製,是中國首部失獨(失去獨生子女)題材,講述了在兒子唐英健去世後,唐大道和妻子胡瑞英身陷痛失愛子的悲痛。電影沒有迴避和粉飾,直面死亡,與周大新的小說一樣希望用理性撫平悲情,撫慰觀眾心靈。周大新告訴大公報,在講述怎麼做父親、父子之間的關係怎麼處置方面,中日兩國的電影藝術家們的看法很統一,都把父子之愛作為人生最大收穫來展示,共同心願是希望讓愛充滿人間。
值得一提的是,二○二二年恰逢中日兩國建交五十周年,《安魂》也是慶祝建交的獻禮之作。電影由日本導演日向寺太郎執導,富川元文編劇,日向寺太郎此前曾執導《螢火蟲之墓》,富川元文的作品《鰻魚》曾獲得康城影展(內地稱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這已不是周大新的作品第一次改編成影視劇。一九九三年由謝飛導演、根據周大新中篇小說《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編而成的電影《香魂女》曾獲得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理事長明振江評價,《香魂女》和《安魂》都與「魂」字相關聯,「魂」是思想精神、意念情緒的表達,「靈魂深處是故鄉」,要安身立命,首先要培根鑄魂,要守護好每個人的精神家園。
《安魂》既是一部撫慰人心之作,也是一部救贖靈魂之作,一部促人直面死亡之作。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指出,《安魂》有周大新很真實的個人經歷在其中,為整個電影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文學基礎和很深的情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