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指,在內地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壽險正在深度轉型,養老保險有望成為未來保險負債端修復的重要因素。\新華社
中國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保險及養老,其中7次提到「保險」,10次提到「養老」,可見其重視。事實上,內地推廣生育及共同富裕的背後,都是希望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背後離不開加強市民保險保障。雖然保險業近期表現疲弱,但有分析預計,在2050年中國將實現45萬億元人民幣的保費規模,市場具巨大增長前景。\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他又指,要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
養老保險替代率遠低國際
除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外,降低保險費率及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亦有於報告中被提及。李克強表示,要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不難看到,未來國策離不開加強市民退休保障。現時內地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儘管覆蓋範圍較廣,但替代率遠低於國際普遍養老金替代率標準。中國社科院早前發布的《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9)》指出,目前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平均替代率不到50%,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覆蓋率亦不高,反映內地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急切性。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坦言,內險股近期表現不太理想,一是其資產主要投資於A股,但A股表現不佳,為投資收入帶來壓力。另一方面,新業務價值發展亦有所放緩,疫情亦影響代理人銷售活動,這些均對內險業務帶來影響。
不過,林樵基表示,內地保險缺口始終很大,加上要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長遠而言有利好因素。他指,投資者可選擇吸納服務及產品較多元化的內險股,若一些只做單一產品市場的內險股就要小心。
養老第三支柱蓄勢待發
中航證券分析師薄曉旭表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房地產政策進一步顯示了維穩導向。他指,隨着政策不斷轉鬆,房地產市場基本面未來可能轉好,保險板塊投資端風險亦會逐漸緩解。
另一方面,報告亦提到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他表示,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壽險正在深度轉型,養老保險有望成為未來保險負債端修復的重要因素。薄曉旭指,保險板塊資產負債兩端都在改善,且估值處於底位,但築底階段仍未結束,拐點需要等待。
對於今年內險業務表現,惠譽評級旗下惠譽博華發表報告指,受保險需求不足及代理人數量縮減共同影響,2021年人身險行業保費收入呈負增長,壓力背景下各險企推進管道精細化轉型,預計2022年轉型成效將逐步顯現,保費增速有望回升。
該行指,2021年人身險行業淨利潤增速下降,預計低基數效應下2022年行業淨利潤增速或將小幅回升。2022年在低利率市場預期下,險企或將進一步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的佔比。儘管行業償付能力呈現下行趨勢,目前仍然處於充足水平。「償二代」二期工程的實施將對人身險行業資本提出更高要求,部分險企面臨核心資本補充壓力。
開源證券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政策有望為公募基金、保險產品帶來增量資金,為板塊帶來機會。
該行指,目前保險負債端尚未見到改善跡象,當下機會主要由資產端改善預期和交易風格驅動,長端利率回升,地產鏈條風險改善驅動資產端修復預期,推薦資產端修復空間較大及轉型領先的中國平保(02318)及中國太保(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