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灣區共融/喚起共同回憶

時間:2021-12-02 04:27:33來源:大公报

  圖:位於西營盤的太平戲院,於一九〇四年建成。\資料圖片

  一件件散落的音樂文獻,可以拼湊起地方乃至民族和歷史的共同回憶。樂評人周光蓁從事音樂史研究,在他看來,從音樂史觀的角度而言,粵港澳自來本是一體,「比如十九世紀開始,粵劇的戲班本來就是在粵港澳地區到處演出的。」周光蓁說:「一九○四年香港太平戲院在西營盤建成,同年廣州的海珠戲院也竣工,成為了整個廣州的粵劇中心。一九二一年,廣州又索性起了一家戲院,就叫太平戲院,因為粵港的戲班在香港演完就去廣州演,再回香港演,當時的粵劇戲迷很多,戲班的演出是沒有地理邊界的,他們演到哪裏就是那裏。」

  此外,他還提到香港淪陷期間的三年零八個月裏,很多粵劇大老倌去到澳門清平戲院演出。「後來日本人敗走,他們和廣州的大老倌都回到香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們又到廣州去參與粵劇的改革。」

  粵劇是粵港澳地區文化中流淌的血脈,其影響更輻射到整個華人的戲曲和文化界。一九二二年京劇名伶梅蘭芳應香港太平戲院邀請,率「承華社」劇團一百四十餘人赴港演出。當時的中文媒體對此進行了大規模的報道。周光蓁說,當時香港電影剛剛起步,粵劇方面也正在改革,梅蘭芳曾多次南下調研戲曲改革在粵劇方面的心得。之後,他很快便與香港的電影公司合作了《西施.羽舞》《霸王別姬.劍舞》《上元夫人.拂塵舞》《木蘭從軍.走邊》等戲曲電影。

  在周光蓁看來,音樂文獻的整理可以帶動大灣區的共融,通過那些正在被遺忘的粵曲,喚回兩地民眾的共同回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