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借助「保力加通道」 捕捉股市趨勢

時間:2021-08-15 04:23:38來源:大公报

  保力加通道(Bollinger Bands)是廣為交易員使用的測市工具之一。7月上旬,恒指即市最多跌291點,及後收市倒升191點;港股即市V彈,投資者關注大市是否見底。分析員利用保力加通道,觀察到通道正在擴闊,判定港股尚未見底,結果一如所料,指數再跌2000點。雖然保力加通道並不是精準的測市工具,但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入市及出市點的參考,若配合RSI(相對強弱指數)使用,贏面就會更加大。\大公報記者 周寶森

  保力加通道是由美國分析師John Bollinger於上世紀80年代提出。保力加通道由3條線組成,包括一條移動平均線,俗稱為中軸。通道的底部及頂部,乃參考特定資產(如恒指)在過往交易日的價格波動情況,從而計算標準差。通道的底部及頂部,則為這項資產價格變動的兩個標準差,即資產價格的升跌變動有95.4%時間處於這個區間內。

  以滙控(00005)股價為例,在8月6日收報43.2元,而以20天移動平均線計算的保力加通道,中軸為43.283元、頂部為44.77元、底部為41.796元。換言之,滙控股價在過去20個交易日,有95.4%時間處於43.283元至41.796元之間。

  95.4%價格在通道內上落

  「心水清」的讀者很容易發現,保力加通道僅是追溯已發生的交易日的數據,如何能夠預示市場往後發展呢?這就涉及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所倡導的均值回歸。均值回歸所指的是,價格不管如何變動,總會有回歸平均值的一天。應用在保力加通道,平均值就是20天線,即中軸。換個角度,當價格高於保力加通道的中軸,可視為超買;低於中軸則視為超賣。因此,交易員利用保力加通道掌握價格超買或超賣情況。

  沒有任何技術工具能夠百分百捕捉資產價格的變化,保力加通道亦不能例外。如果投資者察覺到滙控股價處於通道頂部,而判斷股價超買,並會回歸中軸,於是嘗試沽空滙控。那樣他可能會蒙受重大虧損。John Bollinger承認,保力加通道給予投資者的是標記(tags)不是信號(signals)。

  話說回頭,保力加通道未必每次都能夠準確無誤發出買入或賣出信號,但卻可作為評估趨勢的參考工具。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圓圖)透露,他每天都會使用保力加通道作為測市工具。他發現,保力加通道相較其他技術分析工具的準確度較高,提供有用資訊,幫助預測大市底部、頂部,及後市向上或向下突破的概率。舉例說,當通道闊度持續收窄,由3000點、1400點,逐步縮減於1000點,預示後市愈來愈有機會出現轉勢;如果闊度少於700點,出現急升或急跌的機會就更高。

  中軸採20天線最有效

  具體操作方面,恒指在7月初開始回調,指數緊貼通道底部下行,且通道不斷擴闊。7月9日,恒指當天出現V形反彈:即市低見26861點(跌291點)後,出現後抽(收市倒升191點)。彭偉新表示,當日察覺到保力加通道仍在擴闊,向下行機會較高,所以判斷大市未見底。結果後市繼續尋底,恒指在7月27日即市曾跌至24748點。彭偉新補充稱,指數若跌穿20天線,顯示大市處於弱區,配合通道擴闊,指數跌勢有機會變急。

  John Bollinger曾經把保力加通道運用到標普500指數,發現以20天移動平均線最為有效。不過,現時交易員仍會使用5天、10天、20天或50天等不同移動平均線,作為保力加通道的中軸。彭偉新的經驗所得,9天線用於捕捉價格短線走勢;捕捉長線趨勢,就會用20天線;因為20個交易日,反映差不多指數在過去一個月的走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