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私人住宅樓價雖然堅挺,但租金走勢卻「大滯後」,至今仍相距歷史高位逾11%,此亦導致回報率徘徊逾廿年來的紀錄低位水平。
回報率僅約2% 歷來低位
差餉物業估價署編製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資料顯示,該指數在2019年8月到達頂峰後,便連跌9個月,累挫逾11.2%,之後9個月呈反覆格局,整個跌浪持續18個月,累積下滑達13%,至今年3月才由谷底反彈,連升4個月至6月份的177.9點,然而上半年升幅只得0.7%,與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同期的3.8%升幅相差甚遠;跟2019年8月的歷史高位相較,仍相差近11.1%。
由於私樓租金升勢落後於樓價,導致私人住宅回報率已降至1999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低位水平,整體只約2%。
全球經濟未全面復甦及低通脹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仍維持低息環境,本港投資者處身於近乎銀行零息的時代,投資物業有2%回報率已是相對不錯,故物業投資仍是他們保值工具之一,亦對樓價升勢起支持作用。加上本港未來兩、三年的平均住宅落成量約1.8萬至2萬伙,供應不算少,因此,即使租金未來持續反彈,相信指數短期內再次破頂的機會較微,回報率也會長期處於低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