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有槓桿及反向的ETF產品推出,是次更是以追蹤新貴指數:恒生科技指數,並提供2倍槓桿以及2倍反向的回報追蹤,適合希望倍化回報的投資者。不過,在投資市場上,高回報必定伴隨着較高風險。對於有意買入的新手而言,必需要了解當中的風險。\大公報記者 柴 進
槓桿及反向ETF是指專門追蹤相關指數表現特定倍數的單日回報,以恒生科技指數2倍槓桿正向ETF為例,如果科指上升1%,相關ETF便會上升2%;若下跌1%,ETF則會下跌2%。至於科指2倍槓桿反向ETF則是當指數上升1%,相關ETF便會下跌2%;若下跌1%,ETF則會上升2%。不過,要留意槓桿及反向的ETF目的是追蹤每日指數的回報,而不是長線的回報。因此,若持有超過一天,有關產品的回報,可能會出現偏離或變得不相關。
相對傳統的ETF,每日重新平衡活動會令槓桿及反向產品的投資交易較為頻密,因而增加了經紀佣金和其他買賣開支。至於一般的指數ETF,則只會在指數調整時才會作出調整。例如,追蹤恒指的ETF會在恒指成份股的權重有所變動時才會作調整,而且每次成份股調整至實際實行日子,都有段緩衝時間讓ETF逐步調整,減少價格的波動。
跨月需承擔轉倉費
另一點值得注意是,槓桿ETF要做到倍數的回報,是需要透過用孖展買賣指數期貨。而每張期貨都會以月份為單位,並設有到期日。在期貨合約放到期之際,ETF的資產組合會由當月的期貨轉到下月的期貨,但是兩者之間價格是有差異的,長遠而言,每次轉倉投資者都要承擔相關的轉倉費。
舉一個投資者印象深刻的例子,今年石油期貨曾經一度因為石油儲存成本高,而在到期前出現負油價的情況。反之,當時石油現貨卻遠遠高於到期期貨的價值,反映期貨與現貨可能會出現巨大的落差。雖然指數期貨不會因為儲存問題,而與現指數有很大差距,但是一般而言期貨指數與現貨指數都會有高水或低水情況,加上轉倉時的成本,都會令到ETF的價格長遠而言與現貨有大差異。
ETF價格與現貨偏差大
現時除了科指槓桿及反向ETF外,在港交所上市的槓桿及反向ETF還有包括追蹤恒指、國指、黃金,滬深300,以及納斯達克指數等。目前,在香港的槓桿及反向ETF相關倍數上限為2倍。
華夏基金(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槓桿及反向ETF由於涉及槓桿,所以不是傳統基金及ETF,不應該長線持有,除非投資者認為掛鈎指數是直線上升;否則,即使投資者預測方向正確,也可能蝕錢。以美國市場為例,參與的投資者一般投資期為3至5天,相信香港投資者也應採取相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