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紫禁城600年系列三/十件國寶 道輝煌盛況

時間:2020-10-14 04:23:24來源:大公報

  圖:「織繡之寶」南宋沈子蕃《緙絲梅鵲圖》

  故宮,由內向外皆是歷史,通體上下俱是文明。故宮所藏文物超過一百八十六萬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一,而且很多都是絕無僅有的國之至寶。這些國寶早已不是一個個靜物,而是一段段流動的歷史,和一部部化石般的方志。本期「汲寶齋」大公報就「寶中選寶」,透過十件「故宮至寶」的故事,帶您走進紫禁城的靈魂深處。\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命途多舛的「書畫之寶」

  上世紀初葉的某一天,天津戈登路166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遞」。足足七八十個大木箱子從北京而來,瞬間堆滿了整個院落。這棟小樓名義上屬於一個名叫「載濤」的人。寄件人是他的哥哥──末代皇帝溥儀。清王朝覆滅前後,溥儀多次以恩賞御弟為名,將故宮國寶偷運出京。在戈登路166號小院裏散亂堆放的某一個大箱子裏,《清明上河圖》正靜靜地委身其中。後來,這批國寶又隨溥儀輾轉至瀋陽偽滿皇宮,得以暫時歇腳。

  1951年初,剛成立不久的東北博物館,在一處略顯破舊的臨時庫房裏,書畫鑒定專家無意間打開了一卷殘破的畫卷。原野、河流、城郭、鬧市,繁而不亂的布局,疏密相間的技法……專家們瞬間怔住了,難道這就是歷代權貴爭相收藏的稀世神品《清明上河圖》?很快,這幅長卷被火速送入北京國家文物局深入鑒定。結論不言自明,這件文化至寶在幾度流離輾轉之後,終於全身回家。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作品,絹本設色,縱528.7厘米,橫25.2厘米。以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12世紀北宋首都東京汴梁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況。《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道:這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名家掛懷的「法帖之寶」

  「沅叔年伯,好久不見啊!」「啊,是叢碧啊,你也回京過年?」1937年臘月二十七日,在一趟由天津開往北平的列車上,兩位大藏家巧遇了。先打招呼的是張伯駒,另一位是傅增湘。這一年發生了盧溝橋事變,中國陷入戰亂,生靈塗炭,國寶流離。被譽為「法帖之祖」的《平復帖》亦岌岌可危,隨時有流出國境之險。

  張伯駒早早便打探到《平復帖》落在恭親王奕訢之孫溥儒手中。張曾兩次商購,但因溥儒堅持索要20萬元「天價」,而未能成交。這一次,傅增湘極力從中斡旋,加之溥儒因家事之急而降低要價,《平復帖》終於來到張伯駒手中。1956年,張伯駒將包括《平復帖》在內一系列國寶法帖無償捐獻給國家,也成就了一代文化巨擘的傳奇美談。

  《平復帖》是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草隸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全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的友人的一個信札,因其中有「恐難平復」字樣,故名。《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書法家啟功先生曾讚:「十年遍校流沙簡,《平復》無慚署墨皇。」

  一寸一金的「織繡之寶」

  《緙絲梅鵲圖》是南宋沈子蕃的代表作。絲質圖軸,縱104厘米,橫36厘米。緙絲是傳統絲織工藝中最為名貴的品種,製作耗時極長,人們常用「一寸緙絲一寸金」來表明緙絲作品的珍貴程度。

  故宮所藏的這件《緙絲梅鵲圖》以十五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用「通經斷緯」之法,所用絲線經密度為每厘米20根,緯密度為每厘米44至46根,精工細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意趣疏朗古樸,花鳥生動傳神,令人嘆為觀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