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舉足輕重/引外資倒逼市場改革 半生追尋中國投行夢

時間:2020-09-16 04:23:54來源:大公報

  為祖國打造一間世界級投行是李山的夙願。1986年,李山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畢業赴美留學,時任院長的朱鎔基曾寫下「博采眾長,學通中外」作為留念,鼓勵他學成歸來、投身改革浪潮。上世紀90年代,在海外工作的李山預見到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潛力,創立本土投行成為他歸國的最大動因。

  李山向記者解釋稱,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再加上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為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金融業皇冠上的明珠,投行的地位舉足輕重。「投資銀行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相當於核武器對國家軍事安全的重要性」。他並向中國政府寫信建議,以中國銀行在香港的投資銀行機構為基礎,創辦國家投資銀行。

  1997年,中國政府有意將國開行改制為「國家投資銀行」,李山隨即歸國參與到相關籌備工作中去。但到了1999年初,全國人大頒發中國第一部《證券法》,其中規定銀行業與證券業只能分業經營,國投行的計劃就此擱淺。時至今日,李山對此仍感惋惜。「這個決定參考了美國三十年代制定的《證券法》條文,但當時其實美國金融業已經開始嘗試混業經營了。」

  離開國開行後,李山曾短暫在雷曼兄弟工作。2001年,在時任中證監主席周小川的推薦下,他前往中銀國際赴任CEO。而中銀國際的成立也印證了李山最初的建議,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到任之初,李山參照海外投行的模式推行改革,削減中高層員工平均薪酬35%的同時,大幅提升年終獎金比例,此舉導致80%的員工離職。但他堅信,投行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而吸引人才需要市場化的激勵機制。

  2005年,中銀國際在世界銀行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5年年會上榮獲「最佳本幣主權債獎」,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如今的中國金融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監管機構一方面推動行業混業經營,另一方面亦允許外資控股境內金融機構。李山也在2019年4月加入瑞信集團董事會,負責中國市場業務。他表示,眼下國內投行的實力較國際一流仍有差距,相信在充分競爭的刺激下能夠快速提高自身水平。「原來我一直是想做中國投行界的武松,現在做隻老虎逼武松出來也是不錯。」李山笑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