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北京文物裏的蝶飛蟬鳴

時間:2020-09-16 04:23:17來源:大公報

  夏秋之交,百蟲活動。撲蝴蝶、捉蜻蜓、黏知了、鬥蛐蛐……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比起充斥市場的電動玩具,這種「自然寵物」要有趣得多。北京浩瀚的文物世界中,哪些是與昆蟲有關的?概括而言,計有蟬、蝴蝶、蜻蜓、蟈蟈、蝗和蠶等。\郭京寧 文、圖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也就常在文物中出現。以農耕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傳統文化,將昆蟲的題材用於裝飾間,反映着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濃縮出「天人合一」的氣象。

  昆蟲樣式的首飾其俗源自唐代。「江南蝶,斜日一雙雙。」大量出現在唐宋詩詞繪畫的同時,唐代文物中也出現了蝴蝶的形象。此後,蝴蝶一直作為主要的昆蟲紋樣,歷久不衰。          

  千載「蝶戀花」

  《元明事類鈔》引《北京歲華記》:「元旦人家兒女,剪烏金紙作蝴蝶戴之」。除了本身可以成為單獨的圖案外,蝶紋還作為輔助紋樣,與花紋、人物紋等結合,在團花間起點綴作用,稱為蝶戲花叢或蝶戀花,通常作為愛情的寓意。

  首飾常用蝶戀花作題材。明代墓葬出土的嵌寶石花蝶金紐扣,左右兩側對稱一隻蝴蝶,上演了文物版的《兩隻蝴蝶》。牠們背上鑲嵌紅寶石,翅膀上有小孔,一同飛向的不是玫瑰,而是中間的藍寶石。紅藍黃相映,使紐扣集實用美觀為一體。明定陵孝端皇后棺內的嵌珠寶花蝶金簪(圖①),中間為蝶形,翼嵌珍珠,中心嵌藍寶石,珍珠寶石色澤艷麗,華貴精美。

  到了清代,昆蟲的種類更多。蝴蝶還是當仁不讓的經典題材。很多明清瓷器採用蝶戀花一類圖案。特別是隨着明清時期瓷器製作工藝的進步,蝴蝶因各種釉色的配合變得五顏六色,更顯出這些小精靈色彩絢爛的特點。

  康熙年間,有紅木百寶嵌梅花筆筒(圖②),以紅木為底,在筒身上嵌以象牙、螺鈿為梅花、蝴蝶等圖案,嵌工一絲不苟,具有工筆花卉的立體效果。另一康熙年間的五彩花蝶筆筒(圖③),直身,平底。外壁紋飾用青花繪山石、茸草、枝葉,再以紅、黃、褐、綠彩繪出太陽、花卉、竹子等,一隻蝴蝶飛舞於花叢之間。色彩搭配艷麗、明快。再如白玉蝴蝶飾(圖④),清晰浮雕出蝴蝶的目、鬚、腹,形象逼真,刀工精湛,並在翅膀上刻出了水滴紋。

  也是清代的白玉蝴蝶飾,金嵌玉蝴蝶頭簪(圖⑤),金葉為托,白玉為瓣,金絲作蕊,花頭之上一隻展翅的蝴蝶翩然落下,組成了一幅「蝶戀花」的圖景,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蝴蝶採用了焊接、掐絲、錘鍱等多種工藝綜合製成,十分精美。簪柄及金葉背面的「寶華樓」銀樓戳記,是當時的「廠家Logo」。

  蝴蝶體型均衡對稱,翅膀顏色絢爛,呈現統一的和諧之美,算是昆蟲中的顏值擔當,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歡。但牠能夠成為自帶流量的大IP,主要還是與人們賦予牠的文化含義有關:蝴蝶的「蝴」,諧音福,福迭,寓意福氣重重疊迭連綿不盡;蝴蝶的「蝶」,諧音於耄耋的耋,自古耋與長壽緊密相連,寓意萬壽無疆長命百歲;成雙成對的蝴蝶,寓意甜蜜愛情和幸福婚姻;蝴蝶還代表着自由──君不聞莊公夢蝶乎?

  有蝶就有蜂。清代景德鎮窰珊瑚琺瑯彩花鳥瓶,蜜蜂嗡嗡飛舞於花叢,雖然個子小不顯眼,繪畫卻一絲不苟,蜂舞花香,春意盎然。

  蟬聲清而亮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詩經》中出現的多種別名和叫聲的描述,反映出人們對於蟬和蟬鳴已有很深的了解。這蟬聲自《詩經》之後綿延不絕、悠揚婉轉,時時在人們心中響起。東漢曹植專門寫了《蟬賦》,讚頌牠正直清高、與世無爭。晉郭璞有《蟬贊》雲:「蟲之清潔,可貴惟蟬,潛蛻棄穢,飲露恆鮮。」以表蟬有出污而不染,吸晨而潔淨的天性。在飲食及盥洗器上飾蟬紋,是取其居高食露,飲食清潔之意。

  蟬的寓意十分廣泛,所以牠深深介入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足常樂、得中高第、知人所不知、為人清正、靜心、纏綿久長、名利雙收等。於是乎,蟬受到古人的喜愛,成為他們隨身佩戴的吉祥之物。

  北京房山西周時期的青銅盤,腹壁處飾了橫向三角形蟬紋。圓眼,尖唇,腹部有節狀條紋。到了漢代,蟬紋不僅用於器皿上的裝飾,也出現在人們日常的佩戴飾物上。西漢墓中的白玉帶鈎(圖⑥),細膩光潤,鈎背上陰刻蟬紋,有戰國玉雕之遺風。北朝墓的金帽飾(圖⑦),中心開光處鏤雕蟬形紋,具有鮮明的北方遊牧民族的風格,堪稱北朝金飾中的精品。

作者係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

  秋來鬥蛐蛐

  鬥蛐蛐是秋天一樂。《詩經》中,蟋蟀已經瞿瞿登場。唐代皇宮中盛行鬥蟋蟀(蛐蛐)之戲。明清兩代,鬥蛐蛐在北京達到了頂峰。以前到了七、八月,這樣的場景經常能看到:大人小孩聚集在草叢裏,忍着蚊蟲肆虐,側着耳朵,聚精會神地好像在尋找丟失的東西。無論是茅廁還是爛牆,一旦聽到蛐蛐叫聲,立刻像貓見了老鼠那樣急促地撲上去!

  明代青花嬰戲蓋罐,腹部繪製了兒童鬥蟋蟀(圖⑧)的場面。一個大一點的孩子手持長長的草捻,慢慢撩撥着罐中的蟋蟀。對面的男孩看過來,中間C位的孩子小心翼翼伏在桌上唯恐驚壞到戰鬥。三人或站或坐或伏,正享受着遊戲的樂趣。

  同時,天牛也是人們熟知的一類昆蟲。孩子們喜歡在牠的腿上綁一根細線,任其飛翔。

  炎夏捉蜻蜓

  昆蟲中當然少不了蜻蜓。牠們是昆蟲中的「戰鬥機」。蜻蜓每逢夏天很常見,尤其是雷雨前滿大街都是。北京人常把金黃色的蜻蜓叫老琉璃──像北京皇城特有的黃色琉璃瓦一樣閃光發亮,故此得名吧;紅的叫紅辣椒;綠色黑色的叫老子兒,個大色靚,但數量少,飛得快會躲人特別賊。

  夏天捉蜻蜓玩是兒時的一大樂趣,武器五花八門:掃把、外衣、柳條……甚至直接空手入白刃!當然常規武器還是網。牠們十分機警,速度與急轉彎都非常快,還能空中懸浮,能捉到牠又不損傷那對精巧的翅膀,就很不易。若把手指尖放在牠嘴邊,牠會咬你,但不疼,癢癢的很好玩。

  在古代,蜻蜓一般寓意吉祥,象徵清正、亭亭玉立。明定陵中的三彩瓷觚(圖⑨),頸部繪有蜜蜂、蜻蜓等紋樣。明代武清侯李偉墓葬中的金簪,「喜」字的下面飾小巧輕盈的蝴蝶、蜻蜓。

  乾隆皇子墓中出土的蜓螺荷葉形花插(圖⑩),青玉質,以一片肥大的荷葉蜷曲成筒狀,花瓣口下伏着一隻似在小憩的蜻蜓,充滿了恬靜的田園氣息。

  夏聽蟈蟈歌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意思是蟈蟈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蟈蟈張開翅膀,群集低飛翔啊。2000多年前的《詩經》已經對螽斯(蟈蟈)的習性非常熟悉:多產、張翅、低飛。蟈蟈是昆蟲中的「音樂家」。「蟈蟈叫,夏天到」,夏聽蟈鳴,是為一樂。

  蟈蟈常被人們觀賞飼養,因此牠的形象多出現在文玩和工藝品上。鬚長是其特徵之一。清乾隆時期的粉彩鼻煙壺,上繪一隻長鬚的碧綠大蟈蟈正在「振振兮」。大概是剛吃飽,可以放飛自我了,其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圖11、12)。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