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藝壇動靜/陳振濂:一個書法人與他的漢字承傳/大公報記者 馮 雷

時間:2020-05-10 04:23:16來源:大公報

  圖:陳振濂在鄭州作客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名師大講堂

  初見陳振濂,是年初他在鄭州作客河南印社名家大講堂上,這場「篆刻的拓延與書法的收聚——關於傳統書法篆刻藝術可能的未來發展路徑」學術講座,讓狹長的會議室座無虛席,當時只能站在角落裏聽課。一下午,絲毫不見他疲憊,始終情緒激昂,沉浸在講學的樂趣之中。

  作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多年來深耕於書法創作與書法教育研究,提出中國漢字「藝術化的美育保存」方式,創立「蒲公英計劃」,用「楷法表現」守正創新,踐行「東學西漸」理念。多年來,他在這一領域默默深耕,留住漢字文化中的遠古記憶,讓中國書法順應時代、走向遠方。

  層層推進發現漢字之美

  2017年,「蒲公英計劃」成為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舉措。「當時很多人議論,這樣的項目推廣,為何是書法而非是美術、音樂、舞蹈?」陳振濂介紹,當時負責人解釋說,書法側重華夏漢字文明的傳播,它背後更多的是代表浩瀚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蒲公英計劃」更有利於文化傳播和民族的團結與融合。

  7年之前,陳振濂開始關注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問題。他深諳書法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養寫字能力,而是讓學生懂中國書法之美。「書法課應該像剝竹筍一樣,讓大家層層推進,欣賞漢字獨有的魅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於是,陳振濂專注「蒲公英計劃」書法教師培訓,讓書法真正走進課堂。目前,杭州、富陽、寧波、新疆、西藏、河北雄安新區等地都逐步推行。

  陳振濂說,「寫字」是文化技能訓練,「書法」則是藝術的審美。提升大眾對漢字的審美,是「蒲公英計劃」的目標,讓更多的人能欣賞中國的漢字,這才是新時代書法教育的真正意義。

  藝術化的美育保存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一撇一捺都展示着中國文化的經典內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讓億萬民眾輕鬆誦讀,這就是中國漢字,讓其詞語與意涵直接從兩千多年前穿越到今天的日常生活中。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語音識別系統、鍵盤等逐漸代替書寫,中國漢字的角色逐漸被淡化,這是人工智能、計算機等科技因素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就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所提倡的漢字拉丁化、阿拉伯字母化一樣,時代變遷中,新事物的衝擊下總會有新的形勢來代替它。但中國漢字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卻是社會發展前行中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

  「當下要延續漢字書寫這一文化行為,最重要的是提升書法的魅力。」陳振濂表示,互聯網時代,漢字傳承應該是「藝術化的美育保存」,努力培養社會大眾對書法的審美能力。只有讓他們知道蘭亭序為什麼好、顏真卿的楷書好在哪,做審美層面的傳播者、解讀者,與創作書法家進行互補,才能讓中國的漢字千古不滅。

  「楷法表現」守正才能出新

  楷書,「書體之王」,非為書法揮灑個性的表現,反成「雞肋」,因為很多人認為它缺少藝術自由表達的空間。陳振濂說,當楷書成了書法基礎以後,其藝術發展之路被誤解是停滯的。其實,這種誤解是時代發展的一個特殊現象。陳振濂提出「楷法表現」嘗試化解對楷書的「誤解」。1月4日,陳振濂在鄭州舉行「楷法表現──守正創新實驗書法展」。這是他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對楷書進行研究實驗成果的集中展示。陳振濂介紹,「楷法表現」以「美育」為先導,讓大家看到經典法帖的「美」;又以技法為實踐,將經典法帖的「美」化為手上的技法。

  這既是一次對傳統藝術的繼承,也為楷書找到了一條適應新時代的藝術化道路。陳振濂強調,這次書法展是書法界的一次「科學實驗」,而非一個句號或一份終了的考試成績。他希望「楷法表現」能永無止境的探索前行。「楷法表現」的提出,折射出書法界開始重視對時代追問的回答。因為真正的書法家面向的不僅是個人成就的高低,更多地表現為對一個時代的責任。目前,「楷法表現」就是陳振濂針對時代追問的一個回答,也是對當下對書法界的一種思考。

  今天,書法界開始關注這個時代書法需要什麼樣的藝術,而非只聚焦於怎樣把字寫好。

  圖片: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