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我是接班人\運輸是一門專業 值得被尊重

時間:2020-04-06 04:23:37來源:大公報

  圖:進明貨運1975年成立,是香港空運陸上物流的龍頭之一

  「我是一個會退位讓賢的人,如果有一個人比我兒子更有能力、而兒子沒有興趣做這行的話,我可以把公司交給他,透過建立機制做到家族傳承。繼承者要有良好的價值觀、有良心,對社會有責任。」\大公報記者 林靜文

  林志偉的父親林明藝於1975年成立進明貨運,是香港空運陸上物流的龍頭之一。「如果你話進明嘅高佬明,行內無人唔知。」林志偉說。原以為他是臨危受命,被召回公司幫忙渡過難關的,誰知他笑了笑說:「我唔係因為雷曼返嚟,而是爸爸見到公司發展理想,計劃退休,便搵我返來接手生意。」

  與很多中小型家族企業一樣,當時的進明貨運並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均較為陳舊。林志偉在接手公司之初,進明貨運沒有一個正式的人事部或行政部,「一個部門就管了所有的人事、行政和會計,所謂的人事部只不過負責出糧,僱傭合約亦只有幾行字,更唔好講其他條件和福利。」他說。

  一次輕信 交數百萬「學費」

  「以前每次開會,爸爸就話『咁鹹』唔好做,咁咩叫『鹹』呢?是純利低於5%,還係點樣?」在林志偉心中,雖然爸爸小學未畢業,但數口好精。他認為,公司發展必須「數據+經驗」並行,通過科學驗證作商業決策。

  為了改進進明貨運內部管理,林志偉大刀闊斧改革。彼時,恰逢物流發展局向香港物流公司推出物流系統化計劃,他率先遞交申請並成功得到資助,是當時5家通過審核公司之一。

  借助相關計劃,林志偉冀將過去繁重的人手工作變為系統化處理,「一開始好大諗頭,想搞個自上而下的系統,管理所有東西,但成本經費大幅超支,最終胎死腹中。」他無奈地說,那一次連累公司損失近百萬元,後來他決定逐個部門做起,建立機制為每個部門節省時間、人手和成本,提升效率,獲得即時效果。

  還有一次,行內一家知名的運輸公司出現債務問題,前來尋求融資,「以為可以更進一步」的林志偉膽粗粗便答應了。可惜事與願違,該公司沒有如預期般還錢,連原本談好轉介給公司的大客戶,亦因管理層變動而告吹。這次,林志偉又交了數百萬的「學費」。

  冀40歲退休 做善事回饋社會

  隨着系統化的建立,以及客戶多元化發展,2013年,林志偉帶領公司走出困局,並將營業額推向新高,相當於過去最高營業額3倍。

  資訊科技近年對物流業的改變,讓林志偉看好香港電商物流的發展潛力,期望能在屯門置業建立進明物流中心,並擬斥資8位數打造終極自動化系統,「呢行最大的開支就係人、車和倉,實行自動化後,我就可以更好管理成本。」目前,進明貨運在荃灣擁有自置倉庫,「已攞去估價,在融資和資金流方面有優勢。」

  36歲的林志偉期望40歲退休,「唔係唔做,而係到時公司的日常運作已經唔需要我。」他希望能將更多時間投放在慈善方面,包括防止販賣兒童、環保等,「我想未來全職做一啲可以貢獻社會嘅嘢,咁會讓我覺得更有意義。」

  林志偉曾說過,小時候的生活很苦,還曾去親戚家蹭飯吃。如果說,父親林明藝當年創辦公司的初衷是為了生活,那麼林志偉接班後,通過系統化建立,他將有更多時間回饋社會,完成自己幫助世界的夢想,「將來就算要成立慈善機構,除了有貢獻和有愛心,亦要有商業手段,才能自負盈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