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杏林細語\術後發熱的中醫治則\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時間:2019-09-16 04:23:16來源:大公報

  圖:註冊中醫郭岳峰

  不少老人家說,身體動了手術便大傷元氣。雖則現今微創手術的受創傷口較小,但術後護理仍應小心為上。

  註冊中醫郭岳峰指出,發熱是各種手術後常見的一種併發症,而術後發熱主要有幾種原因。

  他說:「一是術後細菌感染,一般這種感染性發熱體溫較高,但在患者身體情況較差時,可表現為低熱。二是術後綜合徵,手術既是一種治療手段,也是一種創傷,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創傷性或缺血性組織損傷,造成細胞失活、組織碎片脫落、異物存留、血腫、液體積聚、細菌沾染等後果,創傷反應引起代謝旺盛。三是手術後免疫功能低下,如脾切除術後,各種抗癌藥物、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在術後的長期使用;四是藥物熱、反應熱(即輸血、輸液反應熱)等。手術後低熱以功能性發熱,較為多見。」

  郭醫師認為術後發熱屬於中醫「內傷發熱」的範疇。手術過程失血失液,耗傷氣血陰液,正氣受損;血溢脈外,瘀血內阻,氣滯不行。中藥退熱並非「對症處理」,而是各有治本之法,其效果迅速而持久。根據臨床表現出的證候不同,而採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可獲良效。

  他又說:「若為中等程度發熱,下午時升高或最高,食慾差,口苦黏膩,口味異常,腹脹,大便乾或時乾時稀。舌質紅苔黃膩或白膩,脈弦數、弦滑或滑數。證屬濕熱內蘊,治宜清熱利濕,方用甘露消毒丹。若術後發熱,用常規抗感染的治療,一周後體溫仍然很高,又無其他明顯伴隨症狀,舌邊尖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紫暗,或舌下絡脈迂曲,脈細澀。證屬血瘀化熱,治宜活血化瘀清熱,方用血府逐瘀湯。」

  郭醫師續稱,若術後發熱以低中度熱多見,患者則會貧血、精神萎靡、疲乏、厭食、腹瀉等。舌質淡或淡紅,舌苔薄白膩,脈濡細,證屬氣虛發熱,治宜補中益氣,甘溫除熱,方用補中益氣湯。

  他強調患者若是老人,術後適宜養陰透熱,並說:「術後低熱多見於老人,發熱持續不退,體溫往往在半夜上升,次日早晨下降至正常,伴口渴、心煩。舌質紅少苔,脈細數。證屬陰虛發熱,治宜養陰透熱,方用青蒿鱉甲湯合清骨散加減。」

  郭醫師更言,中醫藥於術後治療頑固性發熱具有一定療效,不同熱之間在療效雖無顯著差異。在發熱早期使用中藥治療效果較好,發熱時間越長,治療效果相對越差。

  另外,中藥對中樞性發熱和感染性發熱在其他療效上,未見明顯差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