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杏林細語\防失聰從小處做起\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文、圖

時間:2019-04-29 03:17:14來源:大公報

  圖:顧德政醫生指護耳須從生活細節中做起

  有些長者不時會說:「說什麼?大聲啲啦!」當事人及他的親朋大多會以「年紀大機器壞」作為聽不到的理由。耳鼻喉專科醫生顧德政指出,並非長者才會出現聽力問題甚至失聰,兒童都有可能患上耳疾。

  顧醫生受訪時表示,失聰原因很多,分別在於神經線和傳道線受損,也可由耳鼻引致的疾病引起,大人和小孩會有不同的發病成因,難以一概而論。

  有說失聰多與中耳炎有關,顧醫生稱,正如之前所說,患者各有成因,中耳炎是會有影響,超過60%患者的聽力明顯受損。

  問到職業性失聰的發病原因?顧醫生稱,如患者長期處於一個噪音環境工作,會造成聽力受損。但有些研究顯示,患者如有糖尿病、心肺血管梗塞、接觸重金屬等,同樣比較容易引致失聰。

  至於失聰初期的症狀,他表示,一個畫家長期獨自在房間工作,即使耳朵有事,他也未必察覺得到,同樣地,一個長期處於噪音環境工作的人,亦不易知道自己有耳疾,所以,失聰初期症狀不大明顯,而是慢慢地顯現出來。當患者出現耳鳴,聽到蟬聲、電流聲等,初時是一隻耳朵聽到,之後是兩隻耳朵同時出現症狀,有時是持續性,有時是間斷性,甚至從早到晚出現耳鳴,令患者大受困擾。

  顧醫生認為任何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失聰,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健康。他說:「(1)切勿挖耳朵;(2)注意有否出現耳塞情況,這會令聽力變差;(3)覺得鼻子不舒服或鼻孔流出血絲,頸有腫塊,就需及早求醫。」他更指護耳要留意生活上的細節,聽音樂的音量宜調校在60分貝,長期聽超過60分貝的音量,會令聽力變差。另外,血壓高、高膽固醇等都會損害耳朵,因此,身體健康才是護耳的最重要因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