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西方權貴紛紛訂製 明清「廣貨」暢銷全球

時間:2018-09-19 03:16:15來源:大公報

  圖:煜呱(Youqua繪)《廣州港全景圖》

  英國的茶葉,法國的香水,意大利的火腿,美國的電子產品……隨着世界的不斷全球化,各國貨品如今大多可以網上選購,送貨上門。和今天的「海淘」一樣,早在兩三百年前,來自歐美的外商便曾冒着生命危險漂洋過海,穿越大半個地球來廣州「海淘」。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美國總統華盛頓、奧地利皇室、雨果等西方權貴都在「廣貨」的顧客名單中。三百年前的「廣東製造」,就這樣征服了世界。/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十九世紀開始,西方文明開始對中國產生影響,從「西學東漸」到「新文化運動」,西方的文化、思想對近現代中國文明影響深遠。其實,在十五至十七世紀,隨着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中國風潮也曾經對西方社會的生活和禮儀產生巨大的影響,當時「整個歐洲都對中國着了迷。那裏的宮殿裏掛着中國圖案的裝飾布,就像天朝的雜貨舖。」一七九二年英國外交官馬嘎爾尼的日記,記錄的正是當時「中國風」大行其道的盛況。那個時候,歐洲貴婦紛紛搖起了中國扇子,巴黎街頭出現了中國轎子,西語系國家的婦女幾乎全都披上最精美的廣繡披肩,貴族家裏也總要放上幾件或真品或山寨的「中國風」顯擺。帶有家族徽章的紋章瓷、從裏到外都「武裝」到極致的「高級定製」龍柄馬克杯、栩栩如生的廣繡花鳥屏、充滿生活氣息的農耕外銷畫……這些奢華的珍品中,相當一部分是「廣東製造」。

  貿易重鎮,廣州自古繁華

  在廣東省博物館的收藏中,有一幅外銷畫家煜呱(Youqua)的《廣州港全景圖》,描繪了約一百六十年前的珠江全景:只見壯闊的珠江上,熙熙攘攘全是大小船隻。千帆競渡、商賈雲集的熱鬧場面,呈現出與同一時期內地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風情。《廣州港全景圖》描寫的是一八四五年前後的十三行全景風光。從那些精湛的洋畫技巧中,可以一窺當時廣州的貿易繁榮程度。廣州是千年商都,自古以來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樞紐,中國的絲、瓷、茶三大名產和各類工藝美術品源源不斷地從這裏傳播到海外。早在唐代,朝廷就在廣州設立了市舶使,宋、元、明設立市舶司,和今天的自貿區「先行先試」一樣,這裏很早就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對外貿易的管理方法。康熙年間,清政府設粵、閩、浙、江四海關,相比其他三個海關,粵海關更是直接影響皇室內務財源的納稅大戶。乾隆二十二年頒布的廣州一口通商制度,廣州壟斷海路中西貿易近一個世紀,是清朝全盛時期世界貿易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外銷藝術品的生產基地與中轉基地。於是,中國出口的「廣貨」,風靡整個西方貴族圈,全球「買手」也蜂擁而至。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示中心主任白芳說:「他們或者從歐洲出發,沿大西洋,繞過好望角到印度洋,最後經南海抵達廣州;或者是從美洲大陸出發,橫跨太平洋、馬尼拉到廣州。無論哪一條航線,都需要漂洋過海繞大半個地球。當時海運安全系數並不高,跨國海淘,人和貨都需要承擔極高的風險。」

  中國製造,風靡西方貴族

  說起時尚,大家都會想起法國巴黎。不止是今天,巴黎自古就是引領潮流的地方,「中國風」在歐洲盛行,與巴黎有着密切的關係,法國的君主在這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君主是少數,在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中,那些擁有江山的大帝們千方百計搏美人一笑才是共同愛好。在古代中國,有漢武帝「金屋藏嬌」,而生性浪漫的法國人,為搏美人一笑則大手筆的建了一座「中國瓷宮」。這位出手闊綽的法國人,就是號稱「太陽王」的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

  早在三百多年前,路易十四就不滿足於收藏中國藝術品,還要把中國藝術元素化入日常生活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在凡爾賽宮裏為情婦蒙特斯潘修建了特里亞農瓷宮(即中國瓷宮)。路易十四,也成了整個歐洲最先在自己宮廷內建造中國瓷宮的人。因為對中國文化的憧憬,路易十四還向中國派出了耶穌會傳教士。這些來自法蘭西的傳教士,對中國瓷器的「西洋化」,以及琺瑯瓷器等新品種的出現,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廣東省博物館收藏了一套清乾隆銅胎廣東畫琺瑯花卉紋剃鬚盤及杯,是廣東畫琺瑯中的精品。許多到場觀眾看到這套精品都會會心一笑,因為杯子看起來像一個大海螺,而盤則仿如貝殼,造型非常洋氣,畫風卻很「乾隆」,通體都是彩繪各類花卉,連杯子手柄都不放過。其實,這種風格盛行,與十八世紀的歐洲盛行的追求奢華、纖巧、繁複的洛可可藝術風格異曲同工。這些色彩華麗、工藝複雜的產品,正是當時西方人眼中的時尚「爆款」、炫富首選。路易十四的「中國瓷宮」,引得歐洲各國君主及王公貴族爭相效仿。與路易十四同時期的德意志薩克森選帝候奧古斯都二世曾寫信給首相說:「我陷入了對荷蘭橘子樹和中國瓷器的狂熱追求中,正毫無節制、不諳世事地進行購買和收藏。」   同樣狂熱的還有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雨果留下了一本《根西島記事本六冊》(《編年版雨果全集》),記載一八五五年十一月到一八六五年四月的日常生活流水帳。粗略估算,雨果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在島上幾家古董舖子裏先後買過四十八次中國藝術品,花費了三千多法郎。失傳象牙「劈絲」見證完美牙雕滿載皮貨、人參等美國本地土特產,經過六個月的航程,一七八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一艘掛着星條旗的多桅帆船經過珠江抵達廣州黃埔港,這艘船被稱為「中國皇后號」(Empress of China),是美國獨立建國後,第一艘來到中國的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的到來,開闢了美中直接貿易的新航線,成為美中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廣州停留了四個月的時間,將帶來的貨物賣掉,並買入中國的熱門商品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後,「中國皇后號」十二月二十八日離開廣州,並於一七八五年五月十一日回到紐約。當時,由於英國的封鎖,當時美國人民很難買到來自海外的貨物,因此這船神秘的中國貨點燃了美國人的購買熱情,大家早早在碼頭等候準備搶購,就連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也抵擋不住誘惑,專門派人搶購了三百多件貨品,包括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

  廣州牙雕,工藝享譽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廣州牙雕的工藝水平也是神乎其技,馬嘎爾尼在《旅行在中國》中寫道:「看來似乎最優美、最完美無瑕的頂峰,就是(廣州的)象牙雕刻。」當時廣州的牙雕到底有多完美?

  廣東省博物館收藏了一個清代象牙鏤空雕八仙福祿壽二層提梁盒,乍眼一看像蒸籠,其實大有來頭,是廣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這個象牙提梁盒不僅大牌,而且具有巧奪天工的藝術價值─提盒蓋、身、屜底的象牙嵌片不足一毫米厚,比蛋殼還薄,比人的頭髮絲還細!這是失傳的「劈絲」工藝。據文獻記載,劈絲的做法首先要把象牙先打磨成薄片,然後泡軟,再用一種特殊的工具一絲一絲地劈開,所以叫劈絲,也叫拔絲或拉絲,都是反映像頭髮絲一樣的牙絲工藝。當時廣州牙雕品種豐富,鏤通花摺扇、國際象棋、胸針、飾針、項鏈、象牙球、鼻煙壺、籌碼、多米諾骨牌等產品大量出口歐洲,當中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產品,那就是象牙女紅盒。女紅,古代中國婦女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其實,這同樣是西方社會評價婦德婦容的一個標準,各種女紅工具就是當時的訂製產品。記者見過一個精美的清代出口的象牙女紅盒,盒身滿工鏤刻山水人物,邊飾以纏枝花卉、菱格紋,盒內象牙托盤上也滿工雕刻庭院人物。但無論工藝如何複雜,從托盤的功能分區,就能看出其設計強調實用性,可見這些產品並非用於裝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女紅工具如此講究,當時西方社會對刺繡產品的喜愛也可以想像了。

部分圖片:廣東省博物館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