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智庫專欄/版權交易平台如何做大做強?\林玥彤

時間:2023-10-04 04:02:53來源:大公报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將會透過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為文化創意產業化造就更好的營商條件,並會研究措施支持業界進行更廣泛的版權交易活動,促進創意內容的商品化和產業化。施政報告推出將近一年,這項計劃進展如何?

  事實上,建造亞洲知識產權平台的理念很好,但實際操作上卻有不少改善空間,筆者亦曾在之前的文章中略為分析過其有待完善之處。平台涵蓋專利、商標、外觀設計及版權,本文將僅就版權提出一些優化平台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明確平台服務對象是誰

  首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版權交易平台,必須明確平台的定位以及找到相關的切入點,需要有清晰的版權內容供應方及需求方。平台從何處獲取最新且有價值的版權資源?平台的服務對象是誰?是大企業、中小企業還是獨立創作者?配對的目的是什麼?是幫助大企業尋找未經發掘但值得開發的IP,還是促進中小企業互相賦能?例如,相對大企業,中小企和獨立創作者缺乏商業資源和網絡,若能透過一個信用度高的平台幫他們豐富業界網絡及行業資訊,或許對促進他們的授權業務或IP開發有幫助。

  同時,不同文創行業的內容供應及需求區別較大,難以蓋全。而且有別於專利這類知識產權,版權不是必需品,需求方對內容的需求一般來說非常主觀及市場化,例如一家影視公司會希望將什麼類型的文本題材影視化、一個服裝品牌會選擇與哪些設計師聯名等,這些都很視乎個別公司的主觀決定,很難做到「大雜燴」,因此如果要優化交易平台,必須要有明確的配對目標,才能有效地連接版權供應方及需求方。

  這就好比其他地區推出的「出版轉影視計劃」,雖然並非交易平台,但原理是相似的,實際上就是鼓勵出版與影視產業合作,以影視市場需求為主,挖掘有潛力進行改編的原創文本,提升文本IP(從漫畫到小說)影視改編的機會。此類計劃的設計較為針對特定行業的版權需求,範圍比較明確及可控。

  平台方面,有關部門亦推出了創意內容媒合交流平台IP Meetup。相對地,IP Meetup覆蓋範圍更廣,匯聚的內容包含出版、電影、劇集、節目、動畫、漫畫、遊戲、表演藝術等,讓本地和外地內容買賣家可在此挖掘IP,並可透過平台的功能進行線上聯繫與商談。但這代表平台亦需要保證內容的質量,以及能否提供足夠的擔保作用,讓雙方有信心使用此平台。

  一般的私營公司很難同時代表供應方及需求方,但第三方平台則有機會跟版權擁有者建立關係。找到這個切入點,亞洲知識產權平台才有機會找到其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生意做大了,公司或是創作人亦有機會選擇不再透過第三方平台做交易。

  這便引申到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平台有沒有充足的版權儲備?這便與平台的合作夥伴,以及他們所能帶來的內容質量有關。平台上的版權有多吸引?有沒有文化及市場價值?是否真的能吸引需求方前來?平台需要匯聚有一定市場價值或者具市場潛力的內容,才能吸引用戶、充當中介角色。

  培育尋找具本地特色作品

  再者,平台必須有可靠的後端支援,包括了解行業的商業、法律和科技團隊。目前,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已經能夠幫用戶找到相關的知識產權服務提供商,包括律師行以及一些專責知識產權業務的公司。版權無需登記,但平台上會否提供版權認證、確權等服務,以保障平台上的版權擁有者在被侵權的情況下能夠證明他們的版權?

  歸根究底,平台上的交易建基於版權內容的質量及市場價值,香港還是需要培育及尋找有本地特色的作品,才能真正發揮平台的作用。平台亦應與內地及海外市場對接,將海外作品引入或將本地及內地的作品輸出,不過這或許會涉及更複雜的政策門檻,以及知識產權制度上的磨合,需要日後作進一步探討。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