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學者論衡/鞏固提升香港貿易中心地位\練卓文、張 娜

時間:2023-09-19 04:02:51來源:大公报

  對外貿易一直在香港經濟發展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1841年香港開埠,到「二戰」爆發前後,香港主要圍繞其轉口港的功能發展經濟,隨後發展成為國際貿易、航運和金融中心。時至今日,香港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2018年以來,中美全方位戰略競爭、修例風波、疫情衝擊和俄烏衝突接連發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鼓吹去中國化,在科技領域與中國斷鏈脫鈎,跨國企業加速調整其全球布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香港在全球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受到嚴峻的挑戰。

  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首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推進創新科技和文化藝術兩個新興產業發展,同時繼續發揮國際貿易中心的角色,並充分善用航運和航空發展,提升香港在區域供應鏈的功能。按位次看,國際貿易、航運和航空排在了金融、創科和文化藝術之後,但事實上國際貿易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相當重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十分迫切。

  一、國際貿易是香港經濟的生命線

  第一,從香港四個主要行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佔GDP的比重來看,在疫情前的2018年,四個主要行業分別佔GDP的比重為19.8%、4.5%、21.2%、11.9%。2021年,貿易及物流行業佔GDP的比重進一步上升至23.7%,繼續排在四個行業的首位,排第二才是金融服務業(佔GDP的21.3%)。

  第二,從就業人數看,四個主要行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的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分別為6.8%、6.6%、18.6%、14.3%,貿易及物流業都遠高於其他三個主要行業。2022年12月從事進出口貿易及批發的就業人數達到432737人,佔總就業人數的16%,位居各行業之首。而從事金融及保險業的人數為233440人,僅佔總就業人數的8.6%。

  第三,從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當地辦事處在港主要業務範圍看,截至2022年6月1日,共有1411間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地區總部,其中704間地區總部從事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佔比接近50%。而駐港地區辦事處和駐港當地辦事處,分別有1238間、2228間從事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

  第四,香港亦是國際貿易展覽之都,疫情前的2019年在香港舉辦的展覽共有132個,每個展覽的平均收入達到480萬美元,亞洲排名第一。香港會展業為香港帶來超過500億港元的消費開支。據統計,疫情前展覽業亦為香港人創造了77000個全職職位。

  雖然如此,香港的外貿面臨各方面壓力,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2022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輸出地,比2020年下跌四位。2023年1至6月,香港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22年同期下跌15.5%,進口貨值下跌13.2%。

  二、未來或將面臨更大挑戰

  首先,歐美國家「脫鈎」日趨明顯,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受地緣政治的影響,歐美發達國家加速相關進程,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分工格局向區域化、本土化調整,經貿問題政治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亞洲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例如印度於8月3日宣布,限制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進口;印尼近日也限制國外美妝產品通過電商平台進入當地市場,以保護本地中小微企業的利益。此外,新加坡是香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2022年香港除了在機場貨運量以及商品貿易總量上佔優勢之外,在競爭力排名、貨櫃吞吐量以及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等方面均已落後新加坡。

  新加坡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創新推出的運費期權交易,目前已成為亞洲最活躍的航運衍生品市場,掌控着亞洲航運市場衍生品交易的規則和衍生品價格的話語權。

  其次,部分跨國公司把物流中心遷出或分流至其他國家和地區。香港是亞太地區重要的電子零部件貿易樞紐,電子業佔了香港出口的七成。其中,零部件佔香港電子產品出口約四分之三,大部分轉口到內地作加工生產用途。而製成品佔香港電子產品出口約四分之一,當中大部分是家用電子消費品,包括多種視聽設備、電腦產品及電訊設備。以價值計算,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出口地;全球第二大的移動電話、電腦零配件及攝錄機出口地;以及全球第三大影像錄製器具出口地。

  隨着中美在科技、軍事領域的競爭不斷升級,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已經出現歐美的供應體系與中國的供應體系分割的局面,半導體科技大廠英偉達正在把香港的物流中心遷至台灣。此外,亦有部分跨國企業把供應歐美市場的物流中心由香港遷至新加坡。加上近年內地自貿港建設不斷加快,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優勢逐漸減弱。跨國企業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必將影響物流中心的重新布局,香港迫切需要鞏固其在亞太航運、空運物流中心的樞紐地位迎接未來的挑戰。

  再次,周邊城市交通網絡和港口、機場設施不斷完善,對香港構成一定的競爭壓力。今年以來,深圳機場已新開5條、加密4條國際貨運航線,其中包括多條跨境電商空運專線,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運通航點達到35個,覆蓋洛杉磯、芝加哥、法蘭克福、巴黎、倫敦、列日等全球主要航空貨運樞紐,基本實現與全球百萬噸級大型樞紐機場的聯通。2022年,深圳機場處理的貨物總噸數達到84.8萬噸,比2019年的40.5萬噸增長了1倍。廣州海關轄區內的白雲國際機場、南沙港等口岸,已吸引了天貓、京東、唯品會等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進駐,各類型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2022年廣州南沙口岸跨境電商包裹進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3.3倍。

  隨着深中通道明年開通,深圳機場的貨運量可能進一步提升,產業向珠江口西岸轉移將加快,深圳─中山─廣州─珠海─橫琴─澳門各城市間的通勤時間大大縮短,產業、資金、人才由珠江口東岸往西岸流向將可能進一步把香港邊緣化。

  最後,大灣區貿易展覽的競爭激烈,香港迫切需要提升貿易展覽的硬軟件設施以及對新興行業的開拓。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在澳門共舉辦了493項會展活動,已超去年全年總量,與會者逾70萬人次,累計超過4萬客商來澳門會展參會,同比激增15倍。據預計,全年將有超過1000項會展活動在澳門舉辦,當中逾100項涉及旅遊、大健康、高新技術、現代金融、文化體育等產業。

  澳門政府近年對會展業的扶持力度很大,雖然對香港傳統行業的國際性展覽(如珠寶展、電子展、燈飾展、鐘錶展)未能構成直接的威脅,但在新興行業(如旅遊、大健康、科技等領域)澳門有後發優勢,澳門的酒店設施、娛樂設施和服務質素相對佔優。香港會展業過去三年受疫情的衝擊很大,人才流失嚴重。未來要鞏固香港商貿會展的世界地位,特區政府除了需要給予業界更多的支持之外,亦需要進一步提升硬件和軟件設施,加強對新興行業的培育和開拓,加強人才培育和提升服務質素。

  此外,深圳、廣州會展業的發展亦對香港構成競爭壓力,憑藉超大型的會展場地、周邊產業優勢、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未來有機會超越香港。

  筆者建議,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應把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爭取與更多的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家外循環平台的戰略作用,結合香港金融和專業服務的優勢,吸引更多內地的企業在香港設立離岸總部進行全球化布局。

  進一步提升會展業的國際水準,吸引更多的國際性會議在香港舉辦,吸引全球更多的貴重商品在香港進行交易,打造全球貴重商品的交易中心。

  加快推動數字貿易的發展,幫助港商開拓新興市場,鞏固傳統的歐美市場。此外,香港的企業與全球眾多歐美品牌有緊密的合作關係,善於管理和協調全球不同的生產、採購、研發、設計、品牌、物流、分銷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協同合作,香港要進一步加強全球經貿網絡體系的構建,發揮其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