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隔海觀瀾/「最大詐騙集團」打詐 越打越「詐」\朱穗怡

時間:2024-12-26 05:02:17來源:大公报

  詐騙案在台灣層出不窮,已經算不上是「新聞」了,但最近有一起詐騙案引起台灣社會關注。台北市一對母女被詐騙集團騙走1200萬元積蓄,本月初到警局報案時遭警員冷嘲熱諷:「這個新聞報那麼久了,你們還會被騙喔」、「你怎麼還沒死,怎麼還活着」。這對母女隨後在住處輕生身亡,遺書中提起報案過程,指控「警察叫我去死」。這起悲劇令人不勝唏噓。上當受騙、損失金錢,已是一樁慘事,於是把最後一線希望寄託在報警求助上,不料相關警員的冷言冷語,讓本已受重挫的受害者的精神徹底崩潰。雖然相關警員被處分,但兩條人命已經無法挽回。台灣詐騙之風本就猖獗,如今加上執法人員輕忽的心態,島內的詐騙集團只怕會更加囂張。

  台灣素有「詐騙之島」的稱號,近五年來形形色色的騙案數量更是急速上升。2019年34947件、2020年50239件、2021年85279件、2022年160801件、2023年229711件。五年間竟然增長了6倍多。今年島內詐騙案件數量亦持續攀升。9月至11月,每月詐騙案均超過1.8萬件。與此同時,台灣民眾的財產損失也逐月增加,9月至11月的財損金額分別為119億(新台幣,下同)、120.8億和126.8億元。在各類詐騙手法中,「假投資」的影響最為嚴重,每天至少騙走上億元新台幣。最近輕生的台北市母女就是被詐騙集團以投資的名義騙取錢財。

  對於詐騙分子在島內橫行,民進黨當局也擺出一副「打詐」的姿態,口號喊得價響震天,還成立各種「打詐」機構,大手筆編列數百億元預算,結果越「打」越「詐」,詐騙案數量不降反升,重重地打了民進黨當局一巴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民進黨官員怠惰失職。去年台法務部門調查局「打詐中心」首任主管上任短短半年,竟請假長達142天(近5個月),導致「打詐中心」群龍無首,形同虛設。台當局數位部花6000萬元做一個打詐APP,今年10月正式上線,但負評如潮,用戶表示找不到通報功能,通知後沒有結果,被批「飯桶數位部」。另一方面,島內對詐騙案分子的判刑較輕,使詐騙集團有恃無恐。以前外界批評台灣法律對詐騙分子的刑罰過輕,這些年台當局針對詐欺罪進行了三次修法,但最重的刑罰也只是判囚7年,而據說法院在實務上仍是輕判居多。台當局法務部門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1年詐欺罪案件被法院判決有罪確定者有69741人,其中以判處有期徒刑6月以下者佔43%最多;判處1年以上至3年以下者佔29.3%居次;判處有期徒刑3年以上者僅佔0.5%。如此輕判,對詐騙分子有何阻嚇作用?在台灣,詐騙根本就是一門低風險、高報酬的「生意」。

  其實,頗為諷刺的是,在島內執政的民進黨就經常被台灣輿論批評是「最大的詐騙集團」。該黨上台以來,選舉時承諾的多項政見皆跳票。例如,原本承諾勞工「周休兩天」,上台後卻變成「一例一休」;上台前保證「赴台陸客人數不變」,執政後破壞兩岸關係,導致陸客人數銳減;搞「非核家園」時宣稱「不缺電、不漲電價」,結果這些年島內大大小小的停電事故不計其數,工業電價在三年內調升了四次。正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由這種「騙術高明」的政黨來執政,島內詐騙案數量如何能下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