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科大引入全港最大的浸沒式液冷卻系統,每年可節省近300萬元電費。
【大公報訊】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校內科研運算設施引進全港最大規模的浸沒式液冷卻系統,有效降低超過80%的冷卻耗電量,亦為電腦提供了更理想的低溫操作環境,提升其運算性能。科大副校長鄭光廷表示,大學將持續提升AI基建設備,包括這個浸沒式液冷卻技術以及正在籌建的新數據中心。
數據分析效率大增
科大首階段安裝的八個浸沒式冷卻水箱,可容納約280台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大學預計於2026年落成高性能數據中心,亦將採用液冷技術。隨着運算能力的提升,原本耗時數日的數據分析工作,現可縮短至數小時內完成,有利大學從事更多包括疫苗開發、癌症基因組學等需要高效大數據分析的研究工作。
由於新的液冷卻技術能有效降低耗電量,科大預計每年可避免排放900噸的二氧化碳,較傳統機櫃式系統減少碳排放量達45%,每年節省近300萬港元電費,同時令效能功耗比提升10%。此外,新技術所採用的冷卻液壽命長達十年或以上,並且屬非腐蝕性兼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大大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持續提升AI基建設備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表示,「踏入AI新世代,大學持續提升AI基建設備,包括這個浸沒式液冷卻技術以及正在籌建的新數據中心,以孕育滋養創新的環境,讓師生可不斷突破界限,力求創新。」
科大資訊科技總監關樹建表示,去年科大設立人工智能運算中心後,不少研究已獲取豐碩成果。為實現於2045年前達至淨零碳排放的目標,會在籌建的數據中心引進這些先進技術,加強科大的研究實力,並為環保出力。
是次浸沒式液冷卻系統項目由教資會的「改建、加建、維修及改善工程計劃」(AA&I)撥款支持,相較於利用風扇和冷氣來散熱的機櫃式系統,這項技術透過把精密電腦硬件直接浸入特製的類水冷卻液進行散熱,可顯著減少超過80%的能源消耗,並有效把機房的能源使用效率(PUE)降至低於1.1。長遠而言,此散熱系統亦有助延長硬件的壽命,從而減輕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