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 稿/探秘沙頭角外島 感受「無處不旅遊」

時間:2024-09-29 05:01:35來源:大公报

  左圖:沙頭角消防局。右圖:鴨洲鴨眼(海蝕拱)。

  政府今年一月進一步開放沙頭角禁區,市民或訪港旅客可在網上申請禁區紙後,進入沙頭角遊覽。「日出沙頭,月懸海角」,位於港深邊境上的沙頭角,向遊客掀開了神秘的面紗。這裏是探索印洲塘地區外島的門戶,遊客可經沙頭角碼頭前往鄰近外島,欣賞「香港無處不旅遊」的自然風光。大公報記者日前就與工聯會組織的導遊團隊來到沙頭角與鴨洲、吉澳兩個外島親身體驗。

  沙頭角地處香港東北邊境,離市區路途遙遠。從九龍塘港鐵站包車前往沙頭角,須時逾40分鐘,而如果乘搭公共交通前往,用時或接近兩小時。到達沙頭角後,由於並非假期,沙頭角市面遊客並不多。曾經專門興建、由粉嶺直通沙頭角的九廣鐵路沙頭角支線已無跡可尋,僅餘一節火車頭的複製品;曾經的騎樓街,靜靜站立在河邊供後人幻想其舊日景象。

  印洲塘地區有豐富地質地貌

  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將原有的沙頭角地區一分為二,成為今日的新界沙頭角和深圳鹽田區沙頭角,從此沙頭角成為港深邊界上重要的商業節點。但自1951年被港英政府列為邊境禁區,沙頭角成為了與世隔絕的「邊城」。而對於沙頭角鄰近的外島,雖然沒有列入邊境禁區,但由於平日交通仰仗與沙頭角碼頭的街渡,對於遊客來說,同樣需要申請禁區紙才能從沙頭角碼頭出發,前往印洲塘地區的鴨洲、吉澳等離島。

  「上有蘇杭,下有印塘」。在鴨洲和吉澳所處的印洲塘地區,有豐富的地質地貌。壯麗的自然景色,是本區珍貴的旅遊資源。島上商家向記者表示,平日遊客亦不多,始終地遠而交通不便,這2年通關後,本地遊客減少了,節假日也不復火熱。旅遊業從業者林炳成告訴記者,自從通關後,本地遊市場一直不復疫情時的紅火,業界要積極探索開拓新的路線,包括利用科技,在大型網絡平台上推廣本地遊行程。

  在本次行程中,記者注意到幾乎全程都隔海可見深圳鹽田區的市區樓房,以及鹽田港繁忙的貨櫃碼頭。兩地近在咫尺,但目前要從鹽田到沙頭角,原來遊客需要繞路到蓮塘口岸。

  1985年落成的沙頭角口岸,在疫情後一直沒有恢復客運通關。據悉,沙頭角口岸重建規劃已在7月獲國務院批覆,重建後的沙頭角設計旅客通關能力將由單日1500人次大幅提升至單日4萬人次。

  船行沙頭角海和印洲塘之中,一邊是香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色,一邊是深圳鹽田繁忙的都市風光。不禁令人暢想,隨着兩地進一步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旖旎的大鵬灣不僅會是美麗之海,亦會是繁榮之海。

  冀開放沙頭角禁區增加人流

  同行的歷史掌故專家蘇萬興告訴記者,香港有眾多開發潛力巨大的自然景點,只是尚欠規劃。以沙頭角來說,雖已經開放申請禁區紙,但由於需要提前數日申請,始終影響遊客前往沙頭角的意欲。吉澳村村長劉子安在吉澳島上經營一家茶樓,他希望能完全開放禁區,增加人流。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亦希望,能爭取開放禁區,各方面加強旅遊規劃,助力「無處不旅遊」。

  大公報記者 黃釔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