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文體旅局在制定政策方面要準確領悟《決定》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創新改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堅定提升和發展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同時把握國家倡議的中國式現代化所帶來的機遇,推動文化、體育及旅遊三方面共同發展,發揮三者的協同效應,以帶動本地經濟發展,提升香港的軟實力,豐盛市民生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指出,要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必須不斷以創新改革的精神致力鞏固提升獨特優勢和開拓新的領域優勢。更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根本制度和體系上進行健全、優化和提升。還要堅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致力成為國家安全的守護者、國家發展的促成者和貢獻者。他又強調,必須團結一致、凝聚力量,這樣才能一心一意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為國家和香港的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保持高度國際化 強化環球協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在國家的堅實支持和行政長官帶領下,特區政府定必以扎實的工作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繼續鞏固香港自身優勢,發揮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的角色,並尋求多元經濟發展,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繼續保持高度國際化,強化區域和環球協作,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及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決定》將「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列為「七個聚焦」之一,包括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等。在國家發展新征程上,香港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有效防範各種風險。只有在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會長治久安。特區政府一定牢牢把握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帶來的重大機遇,繼續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國家的高水平開放作出貢獻,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深信香港必定大有可為。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中包括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香港可以藉此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鼓勵綠色融資,聚集更多海內外高端綠色專業人才,打造香港特區成為高質量綠色產業示範區,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勇於擔當、敢於創新。
在國際舞台上,對外講好「中國綠色故事」及「香港綠色故事」;在本地讓香港市民共同分享綠色經濟帶來的成果,使香港保持繁榮穩定,讓市民可以有一個綠色可持續宜居的美好幸福生活。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丘應樺表示,三中全會提出了「六大原則」,務求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構現代化經濟體制,邁進高質量發展;其中,《決定》部分內容與香港息息相關。香港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開放型國際城市,要好好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鞏固與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同時,中央亦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以成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橋樑和窗口。特區政府一直做好「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並配合國家發展,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十四五」規劃中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致力拓展東盟及中東市場,吸引外資企業來港,並作為踏板,進入大灣區市場,配合國家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出,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一直扮演積極角色,在國家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醫療衞生界也必須認真學習和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履行香港責任、把握香港機遇、作出香港貢獻。醫務衞生局正逐步改革醫療體制,當中包括了實現《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將目前以治療為主、醫院為中心的格局,重塑為以預防為重、社區為中心的體制,基層醫療署的成立將整合和統籌香港公私營醫療資源,發展全新的服務和管理模式,全方位鞏固和促進基層醫療發展,提升市民整體健康水平,為市民提供更優質高效、系統連貫、公平可及的醫療衞生服務。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運輸及物流局去年發表的《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及《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正正是為了增強本地港口與物流業的競爭力、發展高端及高增值海運服務,匯聚及培育人才。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善用協同效應,積極作為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全力為國家「走出去」和「引進來」,擔當好國家南大門的角色。局方會繼續秉持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一步一腳印,努力促進國家與香港的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國家進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此次宣講會強調香港要主動作為、主動對接國家深化改革及邁向高質量發展,發展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發展局會朝着這些目標推進工作,其中的例子包括發展「北部都會區」及推動建造業創新。發展「北部都會區」,將促進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和互聯互通,特別是區內不同區域可與深圳各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在建造業創新方面,由政府推動的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建科院)近日已正式成立。建科院會就創新建築物料、建造方法和技術等範疇進行研發、制訂標準、提供測試及發出認證,並透過與大灣區政府單位之間的協作,促進互聯互通和融合發展,為工程不同領域,如物料、設計和施工方法等打造「灣區標準」品牌,將大灣區發展成為全國其中一個在建築科技方面最先進的地區,把建造業打造成為新質生產力。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特區政府房屋局的工作,關係經濟及民生,我們會以人民為中心,繼續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發展新的建築科技大力推進傳統公屋的建設,加上簡約公屋、過渡性房屋等快速興建新技術,盡快改善基層市民生活環境,並透過「幸福設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局方也會把握好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大量的公營房屋興建中,展示國家的新質生產力,以建築科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並做到節能減廢,推動綠色建築,貢獻美麗中國的建設,向國際展示一個個成功案例。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指出,香港必須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繼續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在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她表示,公務員須支持特區政府做好未來發展的規劃工作,所以公務員尤要理解並貫徹三中全會的精神,在各自範疇的規劃和制度完善工作中,以問題導向,如有需要便應提出深層制度改革,不可囿於一隅。她鼓勵全體公務員認識三中全會精神的內涵及其背後思路,思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實踐,與各行各業以及香港市民攜手謀劃、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科研人才優秀、研究實力雄厚。未來,教育局定會全面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把香港一流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打造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發揮高等教育國際化橋樑與窗口的作用。通過支持本地院校擴容提質,發展北部大學教育城,推動專上院校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引入國內外一流教育機構和組織扎根香港,匯聚全球人才。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決定》對於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有着重要啟示,科技創新將會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元素,人才是推動創科的核心。國家已經把發展科創放在重要且優先的位置,對人才更是無比殷切。香港亦正在構建自身的創科生態圈,積極吸引海內外創科人才,以人才推動科技,以科技引領產業,以產業匯聚人才。除了人才之外,香港擁有具有競爭力的資金和平台優勢,有利發展新興產業,助力國家開拓更多新賽道,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要深化與區內兄弟城市合作,其中更要加快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孫東期望通過港深兩地共同推進合作區的協同發展,將會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讓市民感受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改革沒有完成式,只有進行式」,《決定》堅持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再次說明,國家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施政理念;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市民福祉而改革。民青團隊必定深刻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其精神在各項工作之中,並在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等方向探索。我們必定做好地區治理工作,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讓社區同樣和諧穩定發展,讓廣大市民在發展之中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指出,二十屆三中全會研究了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多項重要內容與香港息息相關,他相信在國家改革與發展的大業上,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特區政府要鉚足全力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吸引全球的人才,令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香港是亞洲國際大都會,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特區政府會繼續着力引進世界各地的高質人才匯聚在香港,令不同的精英匯聚於「東方之珠」這個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