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電設AI監測 減低停電風險

時間:2024-07-18 04:02:29來源:大公报

  圖:黃大仙上月發生大停電,多幢住宅大廈及商場頃變漆黑一片,消防接獲至少五宗困升降機事故。

  中電過去3年發生26次嚴重停電事故,58%屬內在因素所致。中電昨日表示,將採取一系列短中期措施,包括在今、明兩年內,額外加裝逾100個避雷器和在變電站加裝約200個防水設備,同時推出智能系統實時監測供電系統,以及增加兩成緊急維修人員等,強調有關措施費用不會令電費加價。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兩年內加裝100個避雷器的步伐較慢,他已建議中電探討增至500個,相信對抵禦雷電有明顯改善作用。\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謝展寰在立法會會議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根據機電工程署和兩電設立的通報機制,由2021年7月至今,中電有26次嚴重停電事故,當中10宗(38%)是外在因素所致,包括惡劣天氣、第三方干擾等;15宗(58%)是內在因素所致,包括設備故障、人為因素等;1宗成因仍待確認。港燈則有5宗停電事故,當中3宗(60%)是外在因素所致,2宗(40%)是內在因素所致。

  謝展寰說,他於本周二與中電總裁會面,聽取中電初步改善計劃。政府已要求中電出資讓機電署聘請獨立顧問,全面檢視過去3年的電力驟降和供應中斷事故原因,及電力系統抵禦外在因素影響的能力,並就電力供應的穩定和可靠性作出全面建議。

  加強第三方工地巡查

  中電昨日下午舉行簡報會交代有關措施。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高級總監張寶中表示,極端天氣越趨頻密,要維持供電系統正常運作,需提升抵禦極端天氣能力。中電計劃今年及明年額外在高壓架空電塔加裝超過100個避雷器,在約200個電站加裝防水設施。中電將開發全新智能系統,透過AI攝錄鏡頭實時監測供電系統。

  中電並會加強第三方工地巡查,若有重型機器操作或完成工序後,中電會巡視,令損壞電纜的機會減至最低。若有事故發生,中電會增加兩成人手,加快處理復修工作,盡量縮短客戶受影響時間,並添置多3台高容量流動發電機,加快復電速度。中電並會與電業組織聯繫,制定註冊電業工程人員資料,為客戶提供支援。

  政府促加裝至500個

  對於政府建議加快及加裝至500個避雷器,中電總裁羅嘉進回應稱,「我們在未來預算中,是有裝避雷器的預算,我們會用現有預算,盡量提早安裝更多避雷器,總體來說對電價沒影響。」就政府提出將電力驟降問題加入懲罰機制,羅嘉進未有正面回應,強調中電聚焦從根本解決問題,盡量以切實可行方法減少電壓驟降發生。

  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發言人勞偉籌回應《大公報》查詢表示,中電的應對措施大致正確,但成效要視乎執行速度和未來表現。近年惡劣天氣加劇,中電的戶外架空電纜較多,他提醒中電要做好防風措施,加固電塔。

  資深電機及屋宇裝備工程師何永業向《大公報》表示,贊成加裝避雷設備和防水設備,但認為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過往的電力事故與物料提早老化等有關,他建議中電從根源出發,重新檢視採購程序,做好足夠測試檢驗設備是否可正常操作,做好維修保養工作,定期檢查和更換設備,才可盡量減少事故發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