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話你知/飢餓 疲勞 緊張 不宜針灸

時間:2023-09-27 04:02:21來源:大公报

  針灸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相當重要的一門,不但能改善慢性疼痛,亦可輔助癌症治療,愈來愈受到大眾歡迎。不過,市民在進行針灸治療前,最好先了解針灸診療的規範。

  根據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網頁介紹,針灸主要分為針刺法和灸法,兩者都是通過刺激人體的一定部位,如穴位或經絡,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一般中醫師施行針灸前,須先了解病者的病情,然後擬訂針灸的治療方案。現時,臨床上多使用不銹鋼製成的一次性針具,如醫師使用可循環再用的針具,須確保針具經嚴格消毒。

  有條例監管 非法執業屬刑事

  市民接受針刺治療前,應避免過於飢餓、疲勞、或精神過度緊張,否則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常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者,亦不宜針刺。對於空腹、過飽、極度疲勞和對灸法恐懼者,應慎施灸。體弱患者灸治時艾柱不宜過大,刺激量不可過強,以防「暈灸」。面部穴位、乳頭、大血管等處不宜使用直接灸。婦女懷孕三個月者,不宜針刺其小腹部的穴位。若懷孕三個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針刺,而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表示,在香港使用針灸治療,受到《中醫藥條例》規管,傳統的中醫針灸療法,必須由經過專業訓練的合資格註冊中醫師方可操作。根據《中醫藥條例》(549章)第108條,任何人如並非註冊中醫或表列中醫在香港作中醫執業,屬刑事罪行。最高罰則為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三年。

  大公報記者易曉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