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家香港高校關注「深港激光生物醫學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籌備。圖為醫生為喉癌患者進行激光手術。
「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這是對激光的另一種定義。當前國家政策戰略導向支持激光技術,激光技術用途越來越廣泛。深圳一家港資企業,成立12年來借助深港兩地的資源優勢,在「工業」和「生物醫學」兩大賽道上,解決了多項卡脖子問題,助力國產替代,包括打造出13秒可完成512層三維立體掃描成像、成像速度全球第一的光聲顯微鏡。該企業正在籌備的「深港激光生物醫學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亦已吸引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多家高校的關注。/大公報記者 石 華
英諾激光董事長趙曉傑在創辦公司前,一直都從事激光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28歲在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那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之後在日本分子科學研究所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工作。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趙曉傑應在學術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研究做到一定階段後,我認為技術只有轉變為產品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趙曉傑告訴記者,為了將讓自己的研究經歷與所學知識產品化,2000年他離開普林斯頓大學,進入工業界,2007年與一位志同道合的香港朋友一起創業。
分辨率3納米 毛細血管清晰可見
隨着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工廠,對高端裝備需求與日俱增;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巨大的醫療市場和豐富的醫療資源,對創業者充滿了吸引力。趙曉傑表示,「當時國內的激光技術研究已經形成初步規模,市場很大,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後我最終回到國內創業。」
2011年,趙曉傑在深圳創立了英諾激光,是全球少數同時具有納秒、亞納秒、皮秒、飛秒級激光微加工器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的激光器企業,並且成為國內首家激光器微加工領域的上市公司。
激光問世不久,就與醫學結合起來。激光技術從臨床診斷、治療到基礎醫學研究被廣泛應用。在生物醫學方面,激光充當了製造設備和加工材料的重要角色。
近日,深圳某著名三甲醫院十幾名科室負責人就光聲顯微鏡等設備與英諾激光進行了交流,他們看重的正是這台成像速度全球第一的光聲顯微鏡。
據了解,該設備分辨率突破至3納米,也就是說毛細血管都可以清晰可見,13秒可完成512層三維立體掃描成像,達到了全球最快的成像速度,為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基礎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診療領域提供了無創、無電離輻射、無需標記物的檢測手段。
趙曉傑表示,每一種儀器都有擅長的部分,光聲顯微鏡並不能替代傳統的超聲波、X光檢測設備,但它能夠解決超聲波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血氧含量測定、腫瘤血管成像、結構成像等多種場景。該產品問世以來,先後被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國外客戶採購,作為高端儀器,每台設備的售價最少也要200萬元人民幣。
應用領域廣泛 可助疫苗研發
「作為激光設備商,我們在激光生物醫學的優勢很大,由於光與生物組織的特殊作用,可以衍生出病毒和疫苗的研製,並有機會應用到家庭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等智慧醫療產品之中。」趙曉傑告訴記者,激光生物醫學領域很廣,企業不想將面鋪得太寬,只想在細分領域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