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一點靈犀/美國維持高息意味着什麼?\李靈修

時間:2023-09-23 04:02:48來源:大公报

  圖:儘管美國經濟軟着陸呼聲較高,但來自信用緊縮所造成的金融失衡,實在不容忽視。

  即將進入四季度,回首年初的經濟預測,市場存在兩大「高估」。其中之一,就是高估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速度」。從本周美聯儲議息會議的反饋來看,不僅年底還有機會再來一次加息,原本預期的降息時點也大概將會延遲。對於全球市場來說,「longer for high」的利息環境意味着什麼?

  目前來看,美國通脹下行走勢仍是阻礙重重,不僅本輪油價走高平添不小變數,本土就業市場的火爆亦大出所料。美國勞工部本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16日的一周內,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了2萬人,降至20.1萬人,重返五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職場需求暢旺也增強了勞方的「議價能力」,荷里活編劇、演員公會聯手罷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開口「要價」就是漲薪40%。資本家們結結實實地「嘗到了」勞工階級的鐵拳。

  美信用緊縮造成金融失衡

  為了應對經濟過熱,聯邦基金利率在十八個月內從零飆升到5.25厘至5.5厘,實屬歷史罕見。但高息環境下,經濟為何還如此堅挺?

  筆者此前撰文《美國信用降級到底冤不冤?》有詳細解釋。簡單來說,疫情後美國政府主動「背債」,槓桿率由100%一度飆升至122%,但家庭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未受衝擊。不僅如此,居民趁着低息階段進行再融資,「借平錢、還貴債」降低了自身槓桿;企業則在「製造業回流」計劃的背景下,經歷了一波實業投資熱潮。聯邦儲備經濟數據(FRED)顯示,美國製造業投資額從2022年底的1332億美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943億美元;製造業廠房投資增長了80%。

  眼下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呼聲較高,但市場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很可能就來自信用緊縮所造成的金融失衡。

  首先,利率攀升打壓了美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積極性。數據顯示,二季度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花費了1750億美元回購股票,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與今年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9%。7月以來,美股見頂回落的走勢已經十分明顯。而近期大熱的明星IPO標的——芯片設計公司Arm Holdings(US:ARM),上市一周後即跌破發行價。

  其次,商業地產也是風聲鶴唳。8月份美國新屋開工量同比減少11.3%,跌至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下降反映出市場需求的低迷。須注意的是,美國地產商今年底開始進入償債高峰期,其主要貸款方——中小銀行也面臨着不小的資金壓力。

  當然,美國如果長期維持高息,對於其他國家也會造成「麻煩」。筆者此前指出,中美經濟周期錯位,也導致兩國貨幣周期背離。加之中國即將進入地方化債方案的落地階段,勢必需要營造寬鬆的流動性環境,這也意味着人民幣匯率壓力不小。

  內地金價創出兩年新高

  8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每日收盤價)基本穩定在7.3左右,背後有着逆周期調節因子的支撐。不過,內地金價在近期出現較大波動。9月15日,滬金所黃金期貨價格相比紐約金價的升幅一度達到4.2%,創出兩年新高。日前也有報道稱,深港兩地出現倒賣黃金賺差價的情況。金價走高部分折射出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宣洩,這就要求決策層做好預期管理工作,宏觀審慎措施有必要進一步加碼。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