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保險宏圖/規劃個人財務 應對醫療開支\李旭明

時間:2023-03-23 04:24:33來源:大公报

  近年,大眾普遍明白突發性醫療開支對財政將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綜觀粵港澳大灣區,市民若不幸患上危疾,是否有穩健財務應付治療,以及康復期間的生活開支?

  宏利於2022年12月就「大灣區健康保障度」進行調查,藉此了解居民的健康目標、財務狀況、面對嚴重疾病的取態,以及如何管理健康,結果顯示居民憂慮危疾醫療開支上升,與其財政負擔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差距。

  是次調查,香港受訪者最關注3大健康問題依次為癌症(65%)、中風(41%)和心臟病(35%)。有42%的灣區城市受訪者同樣關注癌症,其次為心臟病(27%)和高血壓(25%)。相較於香港受訪者集中關注致命危疾,澳門受訪者更關注高血壓問題(29%),較癌症(27%)及糖尿病(21%)為高。

  治療危疾的開支動輒不菲,以癌症為例,三地受訪者均預期所需醫療和生活開支甚高,需要15至51個月個人總入息不等。當中,只有12%香港受訪者表示,有信心支付嚴重疾病所需的醫療費用;而信心來自擁有足夠積蓄及穩定工作(兩者均為50%),以及擁有個人保險(43%)。

  一旦遇上醫療需要費用,大灣區內約有一半居民會動用應急儲蓄以支付所需(香港47%,澳門等其他灣區城市同為52%)。而澳門等灣區城市居民較傾向依賴由伴侶、配偶或者家庭成員提供財務支援應對危疾開支(70%及44%),反觀香港受訪者的比例相對較低,僅28%。

  大灣區各地均只有少於半數受訪者有信心支付相關費用。足夠的醫療保障除了可助患者紓緩財政壓力,亦可以在治療路上有更多的選擇。

  (作者為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