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市場交易風格在穩增長和成長股之間糾結。年初被資金大幅拋售的生物醫藥、科技軟件、綠電營運商低位喘定,而開年表現不俗的建材、互聯網龍頭,則反彈後回軟。內地央行繼續放水,支持港股整體走勢偏穩,資金可能會輪流炒作跌幅過大的優質個股,令春節前的市場氣氛不至於太過冷清。
從估值角度而言,港股市場可以說是十分吸引。以生物醫藥為例,部分超跌細分行業龍頭已極具長期投資價值,比如CXO板塊、醫療服務、醫美龍頭等。其中CXO板塊具備全球競爭優勢,未來幾年受益於海內外下游需求增長,行業高景氣可以持續;二是已有產品商業化且全球布局的生物科技龍頭;三是傳統的仿製藥巨頭,隨着今後幾年創新藥成功商業化,其估值將會快速提升。
不過,港股的估值正常化之路不容易走,其中最大的局限來自地緣政治風險。現階段花旗國受制於烏克蘭局勢,和疫情擴散,不至於在亞太冒險兩線作戰,令處中美交鋒前線的香港,可以暫時免受衝擊。一旦上述兩個因素消退,老美一定忍不住揮舞大棒。下月初的冬奧、本港即將展開的特首選戰,美政客不搞風搞雨才怪。
內地頂尖的私募基金之一高毅資產,對於今年港股的前景亦較為謹慎,他們主要擔心的是流動性,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港股仍然要消化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資金面的不利影響。港股一向會受到國際流動性的影響,美國加息對港股的衝擊,會小於地緣政治帶來的衝擊。但無論如何,對港股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內地本身經濟的基本面及產業的健康發展。
今年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逐步回歸港股,應該是一個趨勢。正如銅板的兩面,中概股的回歸,一方面會稀釋港股的流動性,造成個股普遍的低估值;但另一方面,這也代表中美在金融層面上開始真正的脫鈎,脫鈎使得中國市場的獨立性逐步凸顯。如果內地的上市公司,能夠持續在全球範圍內保持競爭優勢,成為全球行業的帶頭阿哥,全球的投資人就需要去分散自己的風險、把握增長的機會,而港股市場的內地核心資產,就成為不可替代的選擇。因此,港股較A股更有特色的行業及公司,如互聯網、創新藥等,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便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