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比特幣開啟了加密貨幣時代,創立人的身份一直是個謎,至今沒人知道他是誰。
比特幣開啟了加密貨幣時代,不論其最後發展如何,在歷史中絕對是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作為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真實身份一直是個謎,許多被猜測的人否認,亦有人自稱是本尊。近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加密貨幣的彭博資深分析師巴丘納斯(Eric Balchunas)發文表示,他認為這位比特幣之父很可能是美國電腦工程師芬尼(Hal Finney),巴丘納斯的猜測讓中本聰的身份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而在那些長期關注加密貨幣的愛好者們看來,美國退伍軍人戴夫(Dave Kleiman)比芬尼更有可能是中本聰本尊。\大公報記者 劉嘉儀
近日,彭博資深分析師巴丘納斯認為他解開了中本聰的身世之謎,他在推文中寫道:「根據我手中所有的資料,芬尼就是中本聰」。證據之一是一篇於1993年發表的論壇文章,文章介紹了「加密卡片交易」(Crytographic Trading Cards),提到了數碼藝術收藏品,這與現時大熱的NFT(非同質化代幣)不謀而合,也就是說,NFT概念早在30年前就有了雛形,由於當時互聯網尚未普及,因此文中的構思絕對破格超前。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美國電腦工程師芬尼,芬尼一直以來是中本聰真實身份的懷疑對象之一,原因就是他擁有地球上第一批比特幣。
居於加州天普市
芬尼一直以來都是加密貨幣社群的支持者,且是比特幣早期開發者社群的主要成員。根據紀錄,2009年1月11日,芬尼在推特上發文稱,正在運行比特幣(Running Bitcoin),無獨有偶,中本聰翌日以電郵的方式,發行了首批比特幣,共50枚,其中10枚由芬尼接收。除了持有世上首批比特幣,芬尼恰巧跟中本聰一樣,也是生活在美國加州的天普市(Temple City)。人們根據蛛絲馬跡,亦曾懷疑過他可能是中本聰,惟芬尼曾公開否認中本聰這一身份。
事實上,加密貨幣愛好者們認為,一位名為戴夫的自學並精通電腦知識的退伍軍人,比芬尼更有可能是中本聰,戴夫和芬尼是多年的合作夥伴。在了解戴夫之前,要從一位名叫懷特(Craig Wright)的澳洲企業家說起,懷特曾在2016年向媒體透露,自己正是中本聰,一時間引起轟動。懷特擁有大量信息,例如疑似比特幣初始代碼,他還取得了比特幣開發團隊的首席工程師安德爾森(Gavin Andresen)的信任,懷特掌握的信息,令到在網絡上與中本聰多次交手的安德爾森相信他就是中本聰。
不過,懷特未能成功驗證其身份,驗證方式很簡單,就是向2009年發起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的地址匯入比特幣,該地址被認為是中本聰所有,擁有初始密鑰的中本聰可以將比特幣再退回,BBC記者曾將0.017個比特幣匯入,要求懷特退回,但最終沒有退回。懷特公開自己就是中本聰的計劃落敗,反而因為該事件透露了不少信息,以至於陷入了「比特幣盜竊案」,而將他告上法庭的,正是當時已去世的戴夫的弟弟。
持有110萬個比特幣
這一起案件牽扯到一個名為「鬱金香信託」的計劃,據悉,鬱金香信託管理着110萬枚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名義上是懷特和戴夫共同所有,但實際上由戴夫掌握這筆龐大數量比特幣的密鑰和控制權,懷特涉嫌竊取戴夫的比特幣。同時,110萬枚的數量與專家估計的中本聰所擁有的比特幣數量相脗合。戴夫是懷特的商業合作夥伴,曾經是軍人,退伍後自學電腦知識,從事電腦取證等方面的工作。有分析指出,從比特幣的代碼風格來看,中本聰「非科班出身」,是一位自學編程的程序員,戴夫符合這一點,而芬尼是畢業於名校的程序員。
另外,上文中提到的在網絡上熟悉中本聰的安德爾森相信,中本聰並非真正的密碼學專家,芬尼則以密碼學專家為名,所以戴夫亦更符合這一點。另外,從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talk上的發言來看,中本聰涉獵多個領域,不僅僅是電腦,也熟悉政治經濟等領域。但不幸的是,戴夫在2010年年底感染了一種超級細菌,這與中本聰淡出比特幣論壇的時間線接近,2011年至2012年間,中本聰與比特幣開發者保持着聯繫,到了2013年,戴夫離世,關於其是否是中本聰便無從考證了。
芬尼和戴夫均已不在人世,不過芬尼生前曾接受過記者採訪,通過採訪可以肯定的是,芬尼是比特幣早期開發者社群的成員之一。或許在中本聰的背後,更像是一種夥伴關係(partnership),凝聚着多位電腦科學家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