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生態修復/從「死亡之海」到「經濟綠洲」

時間:2024-09-22 05:01:45來源:大公报

  圖:現場播放《遇見美麗中國》75分鐘專題片。

  昨日的首映禮上播放了《遇見美麗中國》專題片的首四集:「九曲黃河」「長江之歌」「大漠初心」「多彩生命」。前兩集講述中國的兩條母親河:黃河和長江的治理和發展,片中通過「一地一測」調配液體化肥減少黃河秋灌水流污染、江邊人家由「捕魚」轉變為「護魚」、在港口設立回收江上船舶垃圾等等可以看出,我國對防治黃河長江的污染,改善黃河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以及保護黃河長江流域的物種多樣性做出的多方努力。「大漠初心」圍繞塞罕壩的治理展開,展現一代代塞罕壩人艱苦卓絕,終將沙漠變成綠洲的奇跡;同時還展示現代塞罕壩林場進行巡視防火工程時採用的先進探測技術。

  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委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及歷史系教授劉智鵬在現場分享時表示被專題片的質素及內容所感動。在講述有關黃河、長江和大漠與中國文化及發展的關係時,他舉例說道:「相信大家在北京旅行時經常看到藍天白雲,也發現冬天沙塵暴減少,這些都是與大漠的治理有關。大漠的發展對北京同胞影響深遠。」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代表以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從「死亡之海」到「經濟綠洲」為例展現我國顯著的治沙成果,在35年的治沙過程中提高了沙漠可持續發展能力,修復沙漠生態同時發展生態產業帶動地方經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