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梅艷芳》由一人編導,下了功夫,票房也不俗,但表現有彈有讚。原因並不複雜:一千個人心目中,就會有一千個梅艷芳,怎麼拍都會「順得哥來逆嫂意」。
梅家人先就不滿,說沒有表現家人;還有人不滿美化了日本男星近藤真彥;也有人說未能表現出真實的梅艷芳。
是編劇不掌握梅艷芳的人生故事?當然不是。是編劇力有不逮?一部叫好叫座的《寒戰》擺在眼前。我曾沾邊編劇,深明編劇的苦惱、避忌與選擇。傳記電影不好拍,是因其創作規律中自帶雷區,有着天然制約。
阿梅自小賣唱,與其家境當然關聯密切,但其一些家人的表現予市民印象欠佳。如實寫進電影,可能會被質究,還可能會引起長期訴訟。為免麻煩,編劇乾脆不提阿梅某些家人,甚能理解。
談到真實,港人都認識阿梅最想結婚的對象和她最後一任男友。但他們都還在演藝一線,且已結婚生子。若不經同意,把他們寫進戲裏會有損他們的聲譽,也會影響他們的家庭生活,說不定還會有官司。想寫但不能寫,最後只能割愛。
對近藤的處理,尊重了梅艷芳的真實情感。近藤被傳腳踏多隻船,同時交往多名女性,包括了著名的中森明菜和梅艷芳。外人罵他「渣」,但卻獲得阿梅的真情付出。她知道自己不久於世後,還拖着病體去日本和他道別,終場終曲選的也是根據他演唱名曲改編的《夕陽之歌》。既然阿梅對近藤毫不怨責,藉此表現出阿梅的寬容與美好,應是編劇權衡後的取捨。評價近藤畢竟不是影片的責任。
說到表演,王丹妮古天樂已被說不少了,我則想讚讚林家棟。他把蘇先生那種沉浮藝海的老派唱片商演得老練、冷靜甚至冷酷,但又不乏溫情。演員深明「綠葉」的位置,不去搶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