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安三萬里》中的動畫構圖充滿中國詩意美學。
作為一部內地出品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主創十分有魄力,他們敢於以歷史上極難塑造的「詩仙」李白為敘事主體,再通過李白這個人物勾勒出「夢回大唐,可看見遺留詩篇」的盛唐時代。整個敘事過程流暢而緊湊,貫穿始終的是一個個知名詩人及他們留下的不朽詩篇,既詮釋中國文人骨子裏的浪漫與情懷,亦展示在紛亂現世,詩人何為?又如何能做一個詩意棲居者?
《長安三萬里》在內地已累計收逾17億元人民幣票房,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二名。8月25日,該片將在香港公映。
出世與入世的掙扎
影片開頭,以老年高適作為第一講述者,娓娓道來李白的一生以及二人的相交故事。過程猶如緩緩打開的盛唐詩畫,「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隱」孟浩然等,一一現身,他們追逐人生理想的熱血故事,與今人並無二致。
影片時長近三個小時,敘事節奏卻並不顯拖沓,反而高潮迭起。上半部分是少年李白和高適的意氣風發,定要去長安,做那「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誰知卻屢屢碰壁;後半部分高適與李白裹挾在時代巨變中的浮沉,予愁腸滿腹的詩人更多悲涼。好在故事的結尾,詩人歷經的種種,都收在了那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中。
高適和李白同為詩人,前者是唐代詩人取得最高官銜的邊塞詩人,後者則是不受人間約束的「詩仙」,二人在片中形成了美妙的鏡像關係,高適曾告知李白:「你是謫仙人,注定要回到天上;而我是世間人,只能在世間盤桓。」影片雖然虛構了李白與高適的交往,但二人的互為映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選擇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與掙扎。
李白等人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這恰恰是眾人悲劇的根源。唐代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縱使如李白一樣的天縱狂才,卻也不得其門而入,終於還是流下了「世間道,走不下去」的辛酸淚;反觀高適,名將之後,高家槍舞得可上陣殺敵,卻連一位公主的歡心也討不來,最終還要憑藉亂世才能官拜三鎮節度使,真正印證了「文窮而後工」。
48首唐詩緊扣故事
《長安三萬里》匯聚48首唐詩,詩歌出現都能緊扣故事線索,呈現詩人是在何種情形下創作了此詩。縱然是今人想像,但編進故事中,並不突兀。其中最精彩絕倫一處當屬李白創作《將進酒》時的場景,隨着李白面向醉卧江邊的眾人作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之詩句,畫面就進入了想像空間,眾人駕鶴直上九萬里,跟隨李白遊「鍾鼓饌玉」的殿堂,與仙人同飲,徜徉於銀河星辰之中,浪漫且不失磅礴氣勢。
電影的場景設計、人物描繪、逼真畫功,都彰顯了製作團隊追光動畫在CG建模和3D渲染上的實力,不僅呈現「煙花三月下揚州」之時江南亭台樓閣、水榭烏篷船之唯美動人,亦展示塞外風沙、戰士拚殺之際「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的大場面。
電影結束時的那句:「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詩人所留下的是可以與歲月同老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文化之根。儘管有人質疑,《長安三萬里》講述的內容與真實歷史有出入,但它能將教科書中的詩句,拍出中國人骨子裏的浪漫,以動畫形式傳承中華詩詞文化,自當受到肯定。